都说气虚体质差,煲参汤,怎么选?

陈淑惠医生 发布于2020-04-16 22:58 阅读量7904

本文由陈淑惠原创

大家都说气虚体质差,需补气,往往自己在家经常会煲点参汤或黄芪汤,或泡水当茶饮,其实参汤里的参不单单指人参,有很多种品类,如何选择?

黄芪:甘,微温,入脾肺,补气,不易耗散而达到升阳,入肺而固表。于参类对比,因有升阳气作用,温补作用,为气虚下陷,阳气虚的首选。同时可固表,为表虚容易感冒,虚汗的首选。但中焦脾胃有湿热的人,用黄芪后,会将痰湿,湿热往上引,出现上焦湿热或痰湿症状,表现出口干口苦口气,喉咙有痰,面部头发油腻,毛孔粗大等。

高丽参,产于朝鲜,又叫红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补气作用强,甘,微苦,温,与人参比更温燥,易上火。阳气虚明显者效佳,但兼有阴虚者服用后可引火上行,故可少量添加生地黄以养阴清虚火,抑制参多导致的虚火上炎等

人参:根据种植方法可分生晒参,园参,林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大补元气,若脾肺气不虚,乱吃人参,则脾气上升形成口气,肺气上升形成咽痛,肾气上升导致牙龈他,引动肝火心火则牙龈痛,故一般不主张单独喝参汤,需加引子药,以防动火,比如加桔梗入肺,加蛤蚧入肾,只有在元气大伤,五脏之气均亡脱时才服独参汤大补元气。如何判断哪个脏腑气虚了,比如脾气虚,肌肉无力感:肝气虚,筋无力感:肾气虚,腰膝酸软:心气虚,心慌心悸;肺气虚,声低弱,易感冒。

党参:味甘,性平,即不寒不热,主攻补脾气,补肺气,同时有补阴津作用。但量多会过于甜腻,阻碍脾胃功能,故可加点陈皮醒脾消滞。

太子参:又叫孩儿参,气阴双补,主攻肺脾两脏,即补肺气,补脾气,又润肺阴,补气不升提也不竣烈,生津不恋湿,用于稍体虚只需轻补无需大补之人,多用于小儿,比如小儿脾虚食少,小儿肺燥干咳。味甘,性微寒,故脾胃虚寒的不可久服。

花旗参,原产美国,又叫西洋参:苦,微甘,寒,补气补阴,清热生津除烦,入心肺肾三脏。故只有体虚且有虚火的才可使用,脾胃虚寒者不能独用花旗参,需配合温阳脾胃之品,比如陈皮。或可西洋参和黄芪同用,一寒一温,缓解药性过寒或过燥所带来的影响。

简单概括:服参汤补气,有温补,寒补。黄芪补气同时有升提作用,固表止汗作用。高丽参功效与人参差不多,都可大补元气,高丽参补气作用强于人参,但更温燥,更易上火。党参,补气作用及性味均偏温和,但较甜,久服多服易生痰湿。太子参,微寒,补气力量偏轻,多用于小儿。西洋参,寒补,多用于体虚兼有虚火的情况。

禁忌:服参不能与泄气之品同服,比如萝卜,莱菔子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