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假期已经结束,人们又重新回到了往常的生活。
但是,有很多朋友表示,“放假的时候都会玩到很晚,现在一到晚上就睡不着了”。
“年后失眠”这种现象是非常常见的,如果我们在假期作息不规律,就很有可能在重归日常生活时受到困扰。
现如今失眠的人越来越多,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
世界上成人失眠率为 29%,而中国的成人失眠率高达 32.8%。
而随着年龄的增加,作息越来越不规律,伴有失眠的人群也变得更多了。
但失眠不仅仅是睡不着这么简单,只有出现以下这些症状时才会被确诊为失眠症。
01睡不着≠失眠
医学对失眠的定义是:
频繁而持续的入睡和(或)睡眠维持困难,并导致对睡眠质量不满意。
根据这个定义,我们扩展成失眠的诊断标准,必须满足下列A-E中的情况,才能被诊断为失眠症。
A:下列情况至少出现过1项:
○入睡困难
○睡眠维持困难
○比期望的起床时间醒来早(早醒)
B:以下日间症状至少出现过1项:
○容易疲倦,注意力或记忆力下降
○易怒
○工作/学习/社交能力下降
○白天经常打瞌睡、犯困
C:这些睡眠困难和日间症状至少每周出现3次
D:持续至少3个月
E:这些睡眠困难的表现和白天的症状不能用其他睡眠障碍来解释。
如果你满足上述标准,那么就很可能被诊断为「慢性失眠症」;如果病程少于3个月的,那么则可能是「短期失眠症」。
02导致失眠的原因是什么?
按理说,人困了自然要睡觉,那么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失眠呢?
目前的很多研究认为,失眠的原因往往包含三种因素:易感因素、诱发因素以及维持因素。
易感因素指某些人因为遗传或性格原因(神经质、适应不良、完美主义者),这类人群很容易出现失眠问题。
诱发因素指诱发失眠的一些因素。比如:工作压力、人际交往矛盾、生活变故等。
急性的失眠其实非常普遍,很多工作压力大的人都曾体验过。
但是,这种失眠是往往是短期的,在压力解除后,失眠就会好转。所以,急性失眠并不可怕,但我们要防止急性失眠加重为慢性失眠。
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维持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生急性失眠后,你可能会:
○焦虑、担心失眠的不良后果
○害怕睡不着,就早早地上床准备
○在床上玩手机、看电影、吃零食等等
以上这些都是不正确的方式,这些维持因素会加重你的失眠问题,长此以往,急性失眠就会变成慢性失眠。
03不吃安眠药,也能睡好觉
经常失眠的人都有很多痛点,比如:
○不吃药就睡不着了
○药越吃越不管用
○担心药物的副作用
其实,治疗失眠,尤其是慢性失眠症,首选的方法并不是药物,而是「认知行为治疗」。
医生会在治疗过程中,纠正你对睡眠和失眠的错误认知。比如,告诉你,每个人需要的睡眠时间是不同的,不要纠结8小时睡眠,失眠没你想象的那么可怕等等。
前文也提到了,慢性失眠中有一个不好的条件反射:床=不睡觉。认知行为治疗,就是用正确的行为切断这条反射,重新回归或者新建一个条件反射:床=睡觉。
认知行为治疗的治疗手段目前发展很成熟,如果患者积极配合,有效率可以达到80%左右。
如果你正在因为失眠、睡不着而备受困扰,那么就应该及时求助专业的医生了。
深圳优眠临床心理专科是一所专注精神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理问题及心理障碍的治疗、预防、康复与研究,以专科化建设与多学科协作为重点发展的心理卫生专业机构。医院科室设置齐全,以脑功能检测与治疗中心作为特色医技科室,引进高精尖的医疗设备,汇集专科型的医生团队,遵循“多学科联合会诊-精细化分型查治-“临床诊疗+心理疏导”双诊疗模式”的医学模式,真正做到“专病、专治、专科、专研”,为患者提供专业、精准、有效、满意的医疗服务。作为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患者到院看病产生的费用均可享受医保报销待遇,价格大厅公示,公开透明合理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