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面容的形成并非仅仅是腺样体肥大所致,它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问题。我们之前提到过,腺样体面容的真相远比想象中复杂,除了鼻炎或者鼻腔其他疾病或腺样体肥大本身导致鼻塞,还有其他多种因素需要考虑。例如,家族遗传性的颌骨发育问题,如小下颌、高额弓等,也可能对腺样体面容产生影响。还有一些孩子是因为一些习惯性动作导致的张口呼吸,比如咬手指、咬嘴唇、咬着被角睡觉,以及长期吸着奶嘴睡觉等。这也是让许多家长感到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治疗的角度来看,我们首先需要排除是否存在呼吸道问题。孩子是否有过敏性鼻炎、反复的鼻窦炎,或者腺样体肥大等情况?一旦发现这些问题,一定要积极控制。对于腺样体肥大到一定程度的情况,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但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即使孩子的过敏性鼻炎得到控制,腺样体被切除或缩小,腺样体面容就一定能改善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切除腺样体并不等于腺样体面容的改变。

有些孩子在腺样体手术后,当天晚上或短时间内就能闭上嘴巴,呼吸变得非常顺畅,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然而,也有一些孩子在手术后很长时间复诊时,发现腺样体面容却越来越严重。因此,我们需要树立一个观念:术后管理比手术本身更重要。腺样体切除并不意味着腺样体面容的治愈。即使切除了腺样体,仍有一部分孩子会继续长期张口呼吸,唇肌无力,面容可能会持续恶化。所以,即使进行了腺样体手术,我们还需要纠正肌肉和骨骼的问题。首先,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纯肌训练,比如通过抿嘴唇、吹气球等方式,锻炼唇部的力量。其次,如果孩子已经过了换牙期,可能需要使用扩弓器或功能矫治器来矫正牙弓狭窄和牙齿前凸的问题。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年龄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如果孩子在6岁前进行了呼吸道治疗,能够快速建立通畅的鼻呼吸气道,那么此时孩子的骨骼尚未定型,矫正效果最佳,面容的可逆性非常高。如果孩子在6-12岁期间及时改善呼吸道问题,并结合正畸治疗,仍可以显著改善牙弓和颌骨的发育。但如果孩子处于青春期后,骨骼相对定型,可能需要一些复杂的治疗手段,如正颌手术,而且效果也未必理想。

腺样体面容是呼吸问题、习惯问题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家长,首先要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如果发现问题,需要积极带孩子到耳鼻喉科和口腔科就诊。此外,从小培养孩子养成鼻呼吸和闭嘴唇的习惯,减少腺样体面容的可能性。如果发现孩子存在呼吸道堵塞问题,要积极治疗,确保孩子能够闭口呼吸。在治疗过程中,要抓住儿童发育的黄金期。即使孩子的闭口呼吸没有问题,也要考虑长期张口呼吸导致的习惯以及牙齿、嘴唇和骨骼发育的异常。因此,将肌肉训练、正畸干预和习惯纠正结合起来,才是逆袭腺样体面容的关键。只有通过综合治疗,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