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手术的时候,怎么选择主刀医生?原来医生之间差别这么大!

滕以书医生 发布于2024-04-20 00:59 阅读量2106

本文由滕以书原创

如果生病了,”需要做手术,大家都知道要找一个好的主刀医生,那么,不同的主刀医生,到底有多大的差别呢?

不同的主刀医生做手术,肯定会有一些差别的,这个差别究竟有多大,很难直接去比较,不同的个体,手术机会往往只有一次,但手术医生的水平高低,肯定会影响患者术后的康复,甚至患者的生存。不同的外科医生做手术,手术效果是不一样的,我们在临床上也经常发现,有的医生做手术又快又好,并发症少,病人预后好。而有的医生,手术时间很长,并发症也多。

做手术之前,想要找一位好的外科主刀医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至关重要的!

老百姓看病开刀喜欢找学术名气大,资力老,职称高的医生,事实上,我们内行都知道,这跟手术水平和临床业务能力没有太大的关系,说不定还相反。学术头衔,都是混江湖,资历老,会搞关系,这些都能混的上。一些老主任,有些手术也是去露露面罢了。

其实每个外科医生的水平最了解的还要算麻醉科医生了,哪个医生在手术中表现的怎么样麻醉科医生心里和明镜一样,不是每个大教授都从第一台开到最后一台的,也不是科室大主任一定比带组副主任开得漂亮。盲目迷信大咖,一定要找某某院士,某某院长开刀的想法是不可取的,这个也只有行内人了解。

我谈谈自己从业20年,工作中有许许多多的感悟,今天我想谈谈一名外科医生的自我修养。外科医生这一行也需要持续的琢磨,初入行雄心壮志,工作几年后便发现着实不易。从医近20年,个人认为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其最难的不是技术有多牛,而是在关键时候根据对病情的准确判断所做出的决断,而这种判断一定是来源于其专业的医疗知识、长期临床工作的经验,以及对病情进展的敏感性。这才是最难、最显功力的地方。


这是我在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学习拍的照片,全球喉气管专家COTTON 教授上台,已经70多岁了,他上台是为了给带教的美国学生留念,不是做手术。

生死存亡中,判断是关键

我们儿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危重症是孩子的气道问题,包括气管异物,喉狭窄等原因导致的呼吸困难,还有各种原因导致的出血,因为耳鼻咽喉科的很多出血是很难发现源头,有些很隐蔽。

记得几年前,那天是我的二线班,晚上刚刚做完1台气管异物,打车回家已经快23:00了,刚到楼下,又接到了一线值班医生的电话,通知我说又收一台气管异物,是今晚在家吃花生呛到了,我问了下孩子的基本情况,一线值班医生说孩子状态还好,呼吸困难不明显,可以明天再做。今晚已经很晚了,实在不想过去,在家楼下犹豫了几分钟后立即打车去了医院,刚刚到病房,看那个孩子趴在妈妈身上,呼吸已经很微弱了,处于休克状态。我立刻通知护士和麻醉医生,术前检查不做,立刻送手术室。因为异物早取出来一分钟就意味着孩子存活的希望越大。一路护送到手术室,在搬动到手术床的时候,这个孩子已经没有呼吸,麻醉医生开放气道,球囊辅助通气,对这个孩子根本没有作用,根本进不了气,看着孩子的血氧到了0,心率从150慢慢到了20次,情况已经非常危急,我和麻醉医生说了一句,不能再等,气管完全堵住,只能先取异物。麻醉医生在上面给孩子心肺复苏,我在头位上进了硬支气管镜,术前判断异物较大,就直接拿了大一号的镜子,避免反复退镜浪费时间,取出双侧的支气管异物,取出5块碎花生后,再次麻醉通气,孩子血氧心率恢复到正常。这个病例,想想都后怕,如果那晚上我没有回去病房,如果手术中等待血氧恢复后再取,如果麻醉医生不给力,这个孩子很难抢救回来。

还有一个术中扁桃体出血的孩子,是年轻医生在做,术中扁桃体出血止不住,喊我紧急上台,上台后发现扁桃体出血根本压不住,都是血,找不到出血点,电凝根本不起作用。让护士找到合适的器械,一番操作,血终于止住了,但也出了一身汗,发现这个孩子是两处出血点,其中一处是动脉出血喷上来的,一直以为是喷到的地方在出血,未能找到真正的出血点,导致一直止不住。

外科医生,并不是简单的做手术,而是要判断需不需要手术,能不能做手术,做什么手术,怎么做。手术后病人出现了某些情况,是否正常,需不需要处理,怎么处理。 

做医生久了,见惯了生离死别、人情冷暖。让我能坚持下来的是那份责任,而最快乐的是成功挽救生命时的那份成就感。特别是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的那份荣耀。

而要临危不乱、挽救生命,需要的不仅仅是娴熟的手术技术,更需要一个能迅速进行分析、作为准确判断的大脑。

如果生病了,”需要做手术,大家都知道要找一个好的主刀医生,那么,怎么选择呢?

外科医生可以分为三种:

一种是专门写论文、到处讲课的理论医生。
一种是不写论文和讲课的会做手术的医生。

一种医生是既会做手术又会写论文的医生。
江湖上,名气最大的就是第一种医生。其次是第三种医生。第二种医生,只有手术室里的人或者同科室的人知道,同院的人会有传说。

建议选择长期在临床一线的副主任医师或者主任医师,不是科室行政主任或者院长,行政管理工作繁忙,很多已经脱离临床,不是谁的官职大谁的水平越高,医生是专业技术人员。

要了解医生的擅长的亚专业,如我们的耳鼻咽喉科,有些国内大咖,只做鼻科手术,看头衔很厉害,博导,国务院津贴等等一大堆,但也不一定能做好最常见的腺样体和扁桃体手术。要选择医生擅长的亚专业。

手术医生年龄的选择,手术科室的医生,黄金年龄也就是45-55岁,经验丰富,精力充沛,善于学习。医学是不断进步的科学,知识更新很快。有些已经70岁左右的医学前辈,眼花手抖的,对于一些新的技术和知识认知是有欠缺的,名气很大,特别是脱离临床一线很久的,精力和体力也跟不上。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