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口呼吸OR手术?

滕以书医生 发布于2022-07-27 23:52 阅读量15464

本文由滕以书原创

有的妈妈可能会发现,孩子睡觉时总喜欢张着嘴,喉咙里偶尔还会发出声音。嘴巴和鼻子都是呼吸,这是一样吗?



大错特错。子长期口呼吸,不仅会影响颌骨发育,导致他出现龅牙、地包天等,甚至连全身的健康,比如智力、心脏等,都会受到影响。



正常情况下,我们都是用鼻子呼吸的。



外部新鲜空气要顺利进入我们体内,需要经过三道关卡:鼻腔、鼻咽部、咽部。当鼻子这个通道受阻,比如感冒、趴着睡觉,腺样体、扁桃体、鼻甲变得肥大了,鼻子不够呼吸时,就会用嘴巴来呼吸。



如果是短期的,口呼吸是一种应急方式,暂时用用是可以的,没有太大影响。但有的孩子就不一样了,他的口呼吸是长期性的,呼吸的通道被堵塞没有去处理,他就会长期的张嘴呼吸,甚至会形成习惯。


以上信息没有错,



但现在张口呼吸已经是很多父母的心病了,很焦虑,心情可以理解,有些真的没有必要,上周二的门诊,一位妈妈拿着腺样体报告,带着4岁的小姑娘过来门诊找我看诊,我看了孩子的报告,检查了孩子的鼻腔和扁桃体的情况,特意看了孩子睡眠的照片,初步判断这个孩子应该只是张口,没有明显的张口呼吸,腺样体检查报告提示腺样体增生,有点过敏性鼻炎,扁桃体不大。我当时明确的告诉家长,这个孩子没有手术指征,没必要手术,孩子只是张口,没有张口呼吸,手术也不能改变张口。这位妈妈很着急,反复问了我几次,我都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这位妈妈带着怀疑的眼光离开了诊室,说了句,别的医院的医生建议手术的。



送走了这位妈妈,内心轻松了一点,继续看诊的过程中,这位妈妈返回诊室,继续问,“滕主任,真的没有必要手术吗”,我还是肯定的回答到,“没必要折腾孩子了”。好吧,这位妈妈又离开了诊室,不到5分钟,再次返回,“滕主任,如果我要求手术呢,能不能做” ?我一时语塞,回答到,可以做的,做的话过来找我就行。其实内心更愿意做这种腺样体,本来就很小的,2分钟不到就结束手术了。



想到上个月东莞的一个12岁的孩子,我没有建议他做手术,后来在东莞本地医院做了,打电话投诉我不给他手术(当时我在朋友圈发过这个事情)。这件事情让我反思很多,手术是可以解决家长的焦虑,这是不是手术指征之一呢,家长在意的是腺样体本身,而不是腺样体手术的手术指征?这件事情,对于我还是有些影响,切除腺样体,是不是对于有些家长也是很有意义。



张口呼吸对于孩子的颜值有影响,长期的张口呼吸,确实存在影响颜值的可能性。但张口呼吸的原因很多,不单单是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门诊时不时碰到2个多月的孩子,过来看张口呼吸,2个月的孩子,脸蛋肥肥胖胖的,有些就是嘴唇张开的。



张口呼吸的原因,儿童常见的就是鼻炎,鼻窦炎,腺样体、扁桃体肥大,使鼻部呼吸、通气不畅,只能通过口腔呼吸来弥补。



正常情况下,鼻腔内有纤毛,可将随空气吸入的微生物和灰尘排出,鼻腔内还有副鼻窦,能够温暖空气,但是用口呼吸便剥夺了这种保护机制,病原菌更容易入体。



我们应该重视张口呼吸



如果发现孩子张口呼吸,家长一定要重视!一方面孩子可能有疾病,通常是感冒、鼻炎、或者腺样体肥大;



另一方面,长期张嘴呼吸,更容易感染,孩子更容易动不动就生病。



但是,张口呼吸手术一定能解决吗?



工作这么多年,病人看诊和手术也做了很多,对于张口呼吸,有些真不是手术能解决的事情,什么情况下,手术对张口呼吸效果比较好呢,第一,孩子鼻腔是通畅的,也就是没有常见的过敏性鼻炎及反复发作的鼻窦炎;第二,腺样体和扁桃体很大,真正的堵塞了气道;第三,没有家族遗传性的牙齿发育不好,如龅牙等。



哪些情况下,对于张口呼吸,手术效果欠佳呢,反过来就好了,第一,孩子有过敏性鼻炎,及反复发作的鼻窦炎;第二,腺样体和扁桃体本身不大;第三,家族遗传性的牙齿发育不好,如龅牙等。



张口呼吸的原因很多,以前在一篇科普中讲过,再次陈述下,



第一,张口呼吸有很多原因都会导致,也并不一定是腺样体导致并不是张呼吸,第二,张口呼吸也不是导致龅牙的唯一原因,遗传因素,咬手指,添嘴唇的习惯等等。、



再就是孩子长期的张口呼吸,面部及唇部肌肉已经长期处于张口的位置,肌肉都有记忆功能,也就是我们说的习惯了张口。



还有很重要的一定要提醒,大家慎用网上所谓“闭嘴神器”。



为孩子睡觉张嘴呼吸背后,是身体出现了问题,不是孩子习惯出现了问题。



当孩子生病时,鼻塞了,睡觉就容易张嘴呼吸,因为鼻腔里进入氧气不够,必须让嘴巴帮忙,才能有足够的氧气供身体使用。



就好比当我们跑步后,气喘吁吁时,会不自觉的张开嘴巴,帮忙呼吸,身体才舒服,这是身体的自我调整。



孩子睡觉张嘴呼吸背后,必定暗藏着深意,我们一定要解决健康的根源问题,及时带孩子看医生,而不是“掩耳盗铃”,把嘴巴贴上就好了,这是交智商税的东西。



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找专业的耳鼻咽喉医生,排查堵塞性因素,能手术解决的就选择手术,如果手术不能完全解决,则可以看诊口腔科医生了,必要时可以做“唇肌训练”来辅助治疗。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