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时屁股痛是哪几种原因引起的?

谢力子医生 发布于2025-03-30 09:09 阅读量83

本文转载自网络

肛门疼痛通常指肛门直肠周围的明显疼痛,可能是痔疮、肛裂、肛周脓肿等肛肠疾病的信号。出现肛门疼痛时,应及时找出病因并进行治疗。
1、炎症性病变
这种疼痛常常像伤口上撒盐一样,伴随灼热感,通常见于炎性疾病,如肛窦炎、肛裂合并感染、内痔等。
肛门疼痛多由炎症性病变引起,包括肛门周围炎症和肛周脓肿。脓肿化脓时,疼痛常表现为跳痛,如同鸡啄,并可能伴有局部皮肤红肿。
2、肛裂
肛裂可导致肛门出现周期性疼痛,尤其在大便后,由于粪便刺激使溃疡裂口扩张,患者会感到阵发性或刀割样的疼痛,持续约7分钟,排便后疼痛会缓解。
轻度血栓性外痔患者常感到胀痛和异物感,这是由于肛门周围静脉破损,血块凝结形成血栓,导致肛门外皮下出现硬结,呈青紫色。
3、内痔或者外痔
内痔水肿时,患者局部常感灼痛或坠胀,肛门边缘可见光滑坚硬的肿块,通常与手术刺激、过度劳累或排便时用力过大有关。
内痔嵌顿时,患者可感触痛和胀痛,主要与血栓形成及静脉曲张有关,因局部血液循环受限,内痔突出并无法回缩。
此类患者需通过手术治疗,否则可能导致表面黏膜出血、破损,甚至感染。
4、肛窦炎
排便时疼痛轻微,常在排便后数分钟,可自行消失,常伴有肛门异物感。
5、肛管内异物
如鸡骨片、竹刺、鱼骨等异物进入肛窦无法排出,患者可能出现突然剧烈的持续性疼痛,排便时疼痛加重,通常无便血或明显炎症表现。
6、肛瘘
肛瘘患者常感肛门坠痛或轻微疼痛,尤其在排便时,肛瘘受压可引发灼痛感。若括约肌受到刺激,可能导致挛缩,疼痛加剧,并有时向臀部放射。
同时,患者可能出现大量脓性和黏液性分泌物,伴有恶臭。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肛周湿疹或瘙痒。
7、肛门受到了异物损伤或者患上了直肠癌
肛门部异物残留或不当饮食可刺激直肠,导致疼痛。此类患者应及时取出异物,避免滞留过长引发感染。
直肠癌早期通常无明显疼痛,随着肿瘤增大或破溃,患者可能出现肛门坠胀、隐痛、便秘或腹泻,且伴有体重减轻和大便带有黏液。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