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致便血的疾病有很多,痔疮只是其中的一种,往往由于我们的错误判断或自以为是,会导致其他疾病的延误诊断和治疗,可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发生便血,不要单纯地认就是痔疮导致的,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便血是指消化道出血,血液由肛门排出。便血可能是以下多种疾病导致的:
一、下消化道疾病
1、痔疮
这是便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内痔主要表现为无痛性便血,血液通常在排便后滴下,呈鲜红色。这是因为内痔是由黏膜下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排便时粪便擦破曲张的静脉导致出血。外痔一般较少出现便血,但若发生血栓或炎症时,也可能有少量出血,同时伴有疼痛和肿胀。
2、肛裂
肛裂患者便血的同时会有剧烈的疼痛。便血的颜色鲜红,通常是在粪便表面或纸上带有少量鲜血。肛裂是肛管皮肤的全层裂伤后形成的慢性溃疡,排便时粪便刺激溃疡面的小血管,导致破裂出血。
3、直肠息肉
便血多为间歇性,颜色鲜红,一般量不多。直肠息肉是直肠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当息肉表面的黏膜糜烂或受到粪便摩擦时,就容易引起出血。有些息肉有长蒂,在排便时可能会脱出肛门外,便后又可自行回纳。
4、直肠癌
早期直肠癌可能仅有少量便血,容易被忽视。便血颜色多为暗红色,常伴有黏液。随着病情发展,还会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交替,大便次数增多等)、大便形状改变(如变细等)、腹痛、腹胀等症状。直肠癌是直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肿瘤组织破溃或侵犯血管时会引起出血。
5、溃疡性结肠炎
患者便血多为黏液脓血便,同时会有腹痛、腹泻,轻者每日 3 - 4 次,重者可达数十次。这种疾病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炎症导致黏膜糜烂、溃疡形成,进而引起出血。
6、克罗恩病
便血情况相对复杂,可表现为少量便血或黑便。它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可累及从口腔到肛门的整个消化道。病变呈节段性分布,肠壁全层受累,肠道黏膜出现溃疡、裂隙等病变,导致出血。
二、上消化道疾病
1、胃溃疡
当胃溃疡侵蚀胃壁血管时会引起出血。如果出血量较少,血液经过肠道消化作用后,大便可能呈柏油样黑色。如果出血速度快、出血量较大,血液来不及完全消化,也可能出现暗红色甚至鲜红色血便。患者通常还伴有周期性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等症状。
2、十二指肠溃疡
与胃溃疡类似,出血也是因为溃疡面损伤血管。多数情况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表现为黑便。患者常有空腹时上腹部疼痛的特点,疼痛性质多样,如钝痛、胀痛、灼痛或剧痛等。
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这是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的严重并发症。患者会出现大量呕血和便血,便血颜色鲜红,而且出血往往比较凶猛。由于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血流受阻,导致静脉曲张,当静脉压力过高或受到粗糙食物等刺激时,就容易破裂出血。
三、全身性疾病
1、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由于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血小板减少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身体各个部位都可能出现出血倾向,包括消化道出血,从而出现便血。便血的颜色和量因出血情况而异。
2、白血病
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等造血组织,影响正常血细胞的生成。血小板生成减少,同时白血病细胞还可能导致血管壁损伤。患者可能出现便血,同时还会有贫血、发热、感染、肝脾淋巴结肿大等一系列症状。
3、血友病
这是一种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凝血时间延长,轻微创伤就可能导致出血不止。消化道出血是其可能的表现之一,便血情况根据出血程度不同而不同,可能是少量便血,也可能是大量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