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肛瘘,俗称“偷粪老鼠”,是临床上常见的肛肠疾病,发病率仅次于痔疮。其主要病因通常是肛腺发生化脓性感染,导致肛周脓肿。
脓肿破溃后,脓腔通过纤维组织的增生逐渐缩小,并最终形成瘘管。此外,直肠或肛管外伤引起的继发性感染也可能导致肛瘘的发生。
1、流脓:
肛瘘的典型症状之一是局部间歇性或持续性流脓,且通常难以愈合。初期瘘管形成时,脓液较多,呈黄色、浓稠,并带有粪臭味;随着时间推移,脓液逐渐减少,流出变为间歇性。
如果患者过度疲劳,脓液可能会增多,有时还伴有少量粪便流出。如果脓液减少后突然增多,并伴有肛门部位的疼痛,可能提示急性感染或新的分支瘘管形成。
2、疼痛:
在瘘管通畅时,通常不会感到明显疼痛,只会有局部的坠胀感。若外口自行闭合,脓液积聚,可能导致局部疼痛,甚至伴随发热现象。
溃破后脓液排出,症状可能迅速缓解或消失。然而,如果瘘管内口较大,粪便流入时可能引起疼痛,特别是在排便时,疼痛会加剧。
3、瘙痒:
脓液不断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常导致瘙痒,有时还可能伴随肛周湿疹等皮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