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肛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又称“直肠脱垂”。便秘、腹泻、前列腺肥大、慢性咳嗽、排尿困难、多次分娩等都有可能导致直肠脱垂;
这些因素经常致使腹压升高,推动直肠向下脱出。脱出的部分如果只是直肠黏膜,称部分性脱垂。如果是全层肠壁,则称完全性脱垂。
一、脱肛的危害
1、脱肛初期有便秘、排便无规律,总感觉直肠满胀和排便不净。在排便的时候有肿物脱出,但可自行缩回。
2、脱肛逐渐加重后,除排便用力时引起脱肛外,在咳嗽、走路等稍用腹压的情况下,都可引起脱肛;
往往不能自行缩回,得用手将脱出的肿物托入肛门。由于经常脱出而排出粘液会经常污染内裤。
3、脱肛导致肠粘膜受损伤发生溃疡时,还可引起出血和腹泻。
如脱出的肿物不能缩回,容易发生炎症、肿胀,则出现疼痛,进一步又加重便秘。
4、脱垂在直肠内反复下降和回缩,引起粘膜充血水肿,常由肛门流出大量粘液和血性物。
患者常感盆部和腰骶部坠胀、拖拽,会阴部及股后部钝痛等。
5、脱肛较严重的,长期脱垂将致阴部神经损伤产生肛门失禁、溃疡、肛周感染、直肠出血、脱垂肠段水肿、狭窄及坏死的危险。
所以,患者不要盲目擅自用药或进行不科学的治疗延误病情。
二、如何预防脱肛?
1、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肛门功能锻炼,增强体质,改善肛门功能,增加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力。
2、及时治疗可引起直肠脱垂的疾病,如慢性腹泻、便秘、百日咳等。
3、饮食上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酒等,保持大便通畅。
4、保持肛门部清洁卫生,便后应用软纸擦肛,睡觉前可以用温水洗肛门部,这样既可保持肛门的清洁卫生,又可促进肛门部的血液循环。
5、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排便时不要玩手机、看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