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牙齿也会坏,这个有很多报到和研究可以佐证,比如化石研究和动物医学研究。
但动物的蛀牙率和现代人类相比应该低很多,但这是“现代人类”的问题,不是“人类”的问题。
如果拿原始人类来对比,恐怕蛀牙发生率和动物不会有明显不同。
就算是现代人类,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蛀牙发生率属于世界上蛀牙发生率最低的国家之一(百分之十以下)。而现在,根据我们科室去幼儿园检查的结果,蛀牙发生率高达百分之六十多,属于蛀牙发生率非常高的行列了。
这样一对比,结论就很明显:人类蛀牙率高,不是人类本身与动物有多大区别,而是人类饮食结构改变的结果。
人类食物的精细化以及人类饮食中糖类比例的提高,是人类蛀牙发生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我们如果给动物喂含糖量高的食物,动物的蛀牙率也会明显上升。
那么如何才能使蛀牙发生率降低呢?
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口腔清洁和饮食控制。
动物虽然不刷牙,但饮食比较粗糙,口腔清洁容易保持;不管是草食动物、杂食动物还是肉食动物,饮食结构中糖含量低,饮食结构健康。
所以动物虽然没有口腔健康的概念,但它们的行为使它们无形中做到了口腔清洁和饮食健康,从而不容易发生蛀牙。
但不容易发生,不代表不发生。
曾有报道显示,人类在一只沧龙的化石中发现了严重的牙根发炎和颌骨发炎的迹象,推测原因可能是沧龙的牙齿缝隙较大,进食鱼类食物时容易嵌塞,食物嵌塞较深,又无法清洁造成感染,感染扩散最后发生了严重的颌骨发炎,估计使这只沧龙生前遭受了极大的痛苦。
那么如何做到口腔清洁和饮食健康呢。目前口腔清洁的主要手段是刷牙和使用牙线。有效的刷牙可以保持牙面清洁,牙间隙的清洁需要使用牙线。通常我们建议每天刷两次牙,每次刷三分钟,要刷到牙齿的每一个面。同时建议,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牙线清理牙缝。这是个人保持口腔卫生的手段。
但不论是谁都做不到百分百的清洁,因此建议大家定期检查,至少一年到口腔医生处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早治疗。
其实饮食的控制更加重要,因为着不仅关系着口腔健康,还影响着全身健康。但这更难做到。因为我们的食物是社会提供的,整个社会的饮食结构在越来越精细化,整个社会的糖消耗量在上升,作为个人很难独善其身。但我们可以尽量选择健康的饮食。能喝矿泉水尽量不喝饮料,特别是碳酸饮料。能少吃零食尽量少吃零食。
最后,人类已经回不到动物时代了,所以很多问题不能简单地和动物比较了。如果想拥有和动物比一样低的蛀牙率,简单温饱水平的粗茶淡饭也许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