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引发心律失常的因素有哪些?

孙宝贵医生 发布于2018-04-12 15:40 阅读量6310

本文由孙宝贵原创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可独立发生也可并发其它疾病。日常生活中我们听到的早搏、房颤、心动过速等都属于心律失常范围。但心律失常究竟是如何引发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详细看看:


专家指出,心律失常可能会单独发病,也可能在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上发作。很多心脏病都会有心律失常的表现,但并不是所有的心律失常都伴随严重器质性心脏病。


心律失常有很多类型,恶性心律失常才是引起猝死的原因。此外,有些患者本身是患有心肌炎的,当出现心慌、呼吸道感染等情况时,就有可能导致猝死。冠心病所导致的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是猝死的另一重要原因,也需要引起重视。


u=2395348198,1121265154&fm=27&gp=0.jpg

不仅如此,下列情况都有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


1、普通的发烧或病毒感染,也有可能导致心脏跳动的节律发生紊乱。


2、有的年轻人由于心脏传导通路的异常,也可能表现出阵发性的心律失常。这种心律失常的发作和终止通常都很突然。当诊断明确后,医生可通过射频消融的方法快速达到治愈目的。


3、部分患者由于精神因素也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比如有些二三十岁的年轻女性脾气不好,心情郁结,再合并慢性胃炎等疾病,就常常会出现早搏,引起心慌等不适,但这种心律失常,一般不会引起严重后果。

timg.jpg

4、老年人的心律失常,大部分是患有器质性心脏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肺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各种心脏病。这一类心律失常需要积极对待,及时到医院就诊。


虽然近些年不少报道称“年轻人猝死大多因心律失常”,导致了部分人对“心律失常”产生恐惧感。其实,心律失常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患者不必过于紧张。


1、预防诱发因素


一旦确诊后病人往往高度紧张,焦虑,忧郁,严重关注,频频求医,迫切要求用药控制心律失常,而完全忽略病因,诱因的防治。


建议:病人可结合以往发病的实际情况,总结经验,向医生求助,听取医生的建议。

u=3497895150,1702498029&fm=27&gp=0.jpg

2、稳定的情绪


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精神放松,不过度紧张,精神因素中尤其紧张的情绪易诱发心律失常。


建议:病人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避免过喜,过悲,过怒,不计较小事,遇事自己能宽慰自己,不看紧张刺激的电视,球赛等。


3、生活要规律


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保证睡眠,因为失眠可诱发心律失常,运动要适量,量力而行,不勉强运动或运动过量,不做剧烈及竞赛性活动,可做气功,打太极拳,保持标准体重,洗澡水不要太热,洗澡时间不宜过长。


养成按时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饮食要定时定量,节制性生活,不饮浓茶不吸烟,避免着凉,预防感冒,不从事紧张工作,不从事驾驶员工作。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