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然而大多数人对中耳炎的了解存在很大的误区,认为只有耳朵流脓了才是得了中耳炎。其实不然,耳朵流脓只是中耳炎的主要症状之一。下面,我们一起认识一下中耳炎。
耳朵的构造
耳主要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中耳介于外耳和内耳之间。中耳通过耳膜与外耳分开,并通过一个叫做咽鼓管的狭窄通道与鼻子后部相连。
中耳炎是如何引起的?
01. 咽鼓管途径最常见
急性鼻炎、急性鼻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感冒、新冠感染等,炎症向咽鼓管蔓延,致病细菌或病毒可经咽鼓管侵入中耳,引发炎症。
在不洁的水中游泳或跳水,不适当的擤鼻、鼻腔冲洗,可使致病菌循咽鼓管侵犯中耳。
婴幼儿仰卧位吃奶。由于幼儿的咽
鼓管比较平直,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奶汁可经咽鼓管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02.外耳道鼓膜途径
因鼓膜外伤,鼓膜置管污染,致病菌可从外耳道侵入中耳。
中耳炎的危害及治疗方法:
1、急性中耳炎,经抗感染、通畅引流、去除病因等治疗后多可痊愈;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多由急性中耳炎未获恰当及彻底的治疗,或者自身免疫功能低下、病情严重延续为慢性,轻者会遗留耳膜穿孔,细菌易经穿孔鼓膜感染中耳,导致反复流脓,听力下降,日常禁忌游泳、淋浴。
治疗:鼓室成形术,修复鼓膜,重建听力。
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变较重者,出现中耳肉芽或息肉生长,病变迁延不愈;重者可致黏骨膜破坏,病变深达骨质,发生骨疡,形成慢性骨炎,可破坏听骨链致耳聋,严重者一旦骨壁穿破,脓液和细菌即可经此而进入颅内,发生严重的颅脑并发症,如硬脑膜外脓肿、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等。
治疗:此类中耳炎须手术清除炎症病灶、重建听骨链、修复鼓膜等治疗,以获得干耳、预防并发症、提高听力的目的。
3、中耳胆脂瘤是中耳炎的一个特殊类型,耳内的胆脂瘤破坏力远远大于一般炎症,明显破坏骨质,等于在耳朵内埋了一颗定时炸弹,迟早是会爆炸的。
治疗:对于胆脂瘤形成的中耳炎病人,须早作手术,清除病灶,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耳内镜微创手术介绍:
耳内窥镜手术是耳外科领域的最新手术解决方案,是在内窥镜的显示下进行中、外耳手术的一种方式,采用高亮度LED光源,具有照明好、显示清晰、手术精准的优点,体表没有切口,大大减轻了手术的创伤。目前耳内窥镜手术广泛应用于治疗中耳炎、中耳胆脂瘤、耳硬化症、及外耳道疾病的手术治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