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获得性色素沉着疾病,被认为是光老化疾病的一种。尽管黄褐斑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仍然难以捉摸,但人们普遍认为它是由多种因素触发的,涉及多个细胞。由于黄褐斑会影响外表和自信心,因此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各种类型的疗法已被用于治疗黄褐斑;然而,由于黄褐斑的根除困难和几乎不断的复发,黄褐斑的治疗仍然具有挑战性。
基于能量的疗法和联合疗法最近已成为一种新趋势,并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治疗效果。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例国内大佬们的相关研究,概述了黄褐斑的临床特征、病因、发病机制、组织病理学特征和治疗。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其中的精华部分吧。
01 临床特征
黄褐斑是一种慢性获得性色素沉着过度疾病,主要发生在面部,其特征是浅棕色至深棕色、对称沉积和不规则的边界(图1)。大约 90% 的黄褐斑病例发生在女性中,在深色皮肤光型(光型 III-V)的患者中患病率更高。大多数患者在 30 多岁或 40 多岁时发生黄褐斑。此外,20% 的病例发生在围孕期,10% 发生在绝经后。黄褐斑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持续 10 至 20 年 ,夏季更严重。
02 病因和发病机制
虽然黄褐斑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人们认为黄褐斑是一种多因素触发和多细胞受累的疾病。主要触发因素包括暴露于慢性紫外线(UV)和可见光、女性荷尔蒙刺激和遗传影响。
1、暴露于紫外线和可见光
紫外线辐射是调节黑色素生成的主要外源因子,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可以通过 p53 表达直接刺激角质形成细胞产生α-黑素细胞刺激素 (αMSH)。
2、女性荷尔蒙
黄褐斑的病因与女性激素有关,怀孕或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女性患者以及正在接受女性激素治疗的男性患者的病例证明了这一点。
3、遗传影响
黄褐斑在特定种族和家族群中的高发生率表明黄褐斑的遗传易感性;然而,遗传模式仍然未知 。黄褐斑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人群中更为普遍,但尚不清楚其在普通人群中的确切患病率。
4、细胞水平的发病机制
作为效应成分,各种细胞直接或间接参与黄褐斑的发生和进展。
5、其他潜在机制
脂质和脂质代谢在黄褐斑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通过转录组学和脂质组学,分别在黄褐斑皮肤中检测到下调的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和脂质异常。
03 治疗方案
由于治疗结果不一致和不断复发,黄褐斑治疗极具挑战性。在治疗过程中,黄褐斑应被视为一种色素沉着和光老化疾病,应避免所有相关的触发因素。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局部脱色剂、全身性氨甲环酸 (TXA) 和基于能量的设备。
1.光保护
暴露在紫外线和可见光下是黄褐斑最重要的诱因之一,因此突出了光保护的必要性。建议频繁使用防晒系数 (SPF) ≥ 30 的广谱防晒霜,并穿防护服。
2.外用脱色剂
局部脱色剂被认为是治疗黄褐斑的金标准[8]。酪氨酸酶是黑色素生成的限速酶,因此是黄褐斑治疗的主要靶标,黄褐斑将 L-酪氨酸转化为 L-3,4-二羟基苯丙氨酸 (L-DOPA),然后转化为 DOPA-醌。铜是酪氨酸酶活性位点的必需分子。
3.全身性氨甲环酸TXA
TXA 是氨基酸赖氨酸的合成衍生物,是一种纤溶酶抑制剂,主要针对血管成分治疗黄褐斑 [48]。纤溶酶可以将基质结合的 VEGF 转化为游离的 VEGF,从而促进血管生成。TXA 主要通过两种主要途径缓解黄褐斑:(1) TXA 抑制纤溶酶原与角质形成细胞的结合,从而减少游离花生四烯酸和前列腺素等酪氨酸酶激活剂的产生;(2) TXA 抑制纤溶酶原向纤溶酶的转化,从而抑制 UV 诱导的角质形成细胞纤溶酶活性。
4.基于能量的设备
在包括药物和其他治疗在内的 14 种常见疗法中,最有效的 3 种治疗方法是以下基于能量的设备:Q 开关 Nd:YAG (QSNd:YAG)、强脉冲光 (IPL) 和烧蚀点阵激光 。此外,药物和基于能量的设备相结合是黄褐斑治疗的新趋势,显示出更好的治疗效果。
5QSNd :YAG
低通量 QSNd :YAG 是治疗黄褐斑最常用的基于能量的装置,尤其是在亚洲人中。据广泛报道,单独使用QSNd:YAG或与药物或其他基于能量的设备结合使用,可产生一定的治疗效果。
6.皮秒激光
在过去的 5 年中,皮秒激光,包括皮秒翠绿宝石激光 (755 nm) 和皮秒 Nd:YAG 激光 (1064 nm),已成为黄褐斑的二线治疗 。皮秒激光可以靶向黑色素并诱导选择性光热黑色素分解,从而降低黄褐斑患者的黑色素指数。
7.IPL
IPL 是一种初始波长在 500 到 1200 nm 之间的宽光谱光;然而,已经开发了相对较短的波长(例如,500-550 nm 和 530-750 nm)。IPL 已被广泛用于治疗黄褐斑,尤其是减少黄褐斑的过度炎症状态和血管成分。
8.其他基于能量的设备
一些报告尝试在黄褐斑治疗中使用微针 RF、无创 RF 和高强度聚焦超声 (HIFU),并报道了临床症状和病理的各种改善 。
最后,作者给出结论: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病,具有复杂的发病机制和组织病理学特征。不一致的结果和不断复发是治疗黄褐斑的主要挑战,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的治疗方式都没有显示出理想的、一致的和长期的疗效。基于能量的疗法很有前景,应考虑具有多靶点效应的联合治疗。
蒋苹,医疗美容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皮肤美容主诊医师,全科医生,医学营养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进修激光美容及皮肤病。参加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激光美容学习班、瘢痕管理学习班及肉毒毒素/玻尿酸培训班并取得结业证书。
擅长医学美容、皮肤激光及皮肤病的诊治,擅长运用光子嫩肤、点阵激光、皮秒激光、黄金微针、Fotona4D射频、冷拉提、水光针、肉毒毒素及玻尿酸注射联合治疗痤疮、玫瑰痤疮、瘢痕修复、黄褐斑、太田痣、雀斑、多汗症、腋臭、眉间纹、川字纹、鱼尾纹、皮肤光老化等。熟练掌握皮肤科多发病如皮炎湿疹、荨麻疹、带状疱疹、传染性软疣、尖锐湿疣、丝状疣等的诊断与治疗。
主持科研项目《黄金微针联合成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临床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临床常见皮肤疾病预防与诊治》著作一部。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专科会员、广东省医学会激光美容分会委员、深圳市医学会青委会委员、深圳市宝安区医学会皮肤性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深圳市健康管理协会第二届皮肤科专业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