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流产诊疗规范

朱蕾医生 发布于2019-01-02 11:25 阅读量6897

本文转载自北京协和医院

反复性自然流产诊疗常规



引自《北京协和医院医疗诊疗常规——妇科诊疗常规》



【诊断】自然流产是指妊娠在28周以前终止,胎儿体重在1000g以下者。早期流产指妊娠12周内的胚胎停止发育或自然流产。

【病因及检查】

1.胚胎绒毛染色体核型检查

2.染色体核型分析:夫妇外周血及胚胎染色体核型分析。

3.对母体生殖道解剖结构有无异常的检查:可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或宫腹腔镜联合检查以除外下列情况,并给予相应治疗:1)先天发育异常;2)宫腔粘连;3)宫颈机能不全;4)其他:子宫肿瘤可影响子宫内环境,导致复发性流产。

4.内分泌及代谢异常的检查:

1)测基础体温;

2)激素测定:垂体、卵巢、甲状腺测定;

3)其他:血糖、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血清叶酸、红细胞内叶酸等。

5.凝血功能:凝血功能检查、D二聚体等。

6.生殖道感染:各种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病毒等的检测。主要包括弓形虫、巨细胞病毒的检查。

7.自身抗体检查:主要查抗磷脂抗体

8.同种免疫相关的特殊免疫学检查:如HLA抗原测定

【处理】

1. 染色体异常:

1)如夫妇双方染色体核型异常,应采取避孕措施,一旦妊娠,即应进行胎儿检查,如绒毛染色体检查、血AFP检测或超声及羊水检查,发现异常者应及时终止妊娠。

2)高危染色体异常夫妇,目前可以采用供体精子或卵子体外受精等辅助生殖技术,并应进行种植前遗传学诊断。

2.母体生殖道解剖结构异常

1)子宫发育异常:A、纵隔子宫:行宫腔镜下宫腔纵隔切除术。

B、双角子宫:排除了其他原因致习惯性流产的双角子宫患者行矫形术,然而循证医学研究发现,经过手术治疗,双角子宫患者妊娠的几率没有明显的改善。

C、单角子宫:分娩时,放宽剖宫产指征,注意预防、发现和处理产后大出血。

D、子宫肌瘤:黏膜下肌瘤可在宫腔镜下作肌瘤切除术,壁间肌瘤可作经腹肌瘤挖除术。

E、宫腔粘连:可在宫腔镜下做粘连分离术,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3个月,并加用大剂量雌激素治疗。

2)宫颈机能不全:宫颈环扎是目前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常用方法。

3.内分泌及代谢异常

1)黄体功能不全:主要采用孕激素补充疗法,可在监测排卵的条件下,自排卵后起,即给予天然或接近天然的孕激素,目前常用的有:黄体酮注射液、地屈孕酮、微粒化黄体酮胶囊等。

2)如患者存在多囊卵巢综合征、高催乳素血症、甲状腺功能异常或糖尿病等,均宜在孕前进行相应的内分泌治疗,并于孕早期加用孕激素。

4.感染因素:孕前应根据不同的感染原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

5.自身免疫型: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结合进行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RPL的患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泼尼松龙)治疗。

6.不明原因RPL:

1)适当剂量叶酸和维生素B12补充可减少不明原因反复流产的发生;

2)孕激素补充治疗可明显减低有3次或3次以上的不明原因的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发生;HCG可明显减低2次及2次以上的不明原因的流产;对于免疫因素、子宫过度收缩、神经内分泌因素、黄体酮降低等,用孕激素均有效。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