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状疱疹又名为“蛇缠腰”、“拦腰蛇”,是由潜伏于人体的嗜神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以疼痛为首要特征的急性皮肤病。该病好发于春秋季节,正常人免疫力下降时或免疫力低下的中老年人最易中招。
诊断篇
带状疱疹这个疾病很特殊,特殊就特殊在出疱疹前绝大多数患者会出现莫名其妙的体表疼痛不适感,而且有时疼痛还很剧烈,影响夜间睡眠,痛苦不堪。此时绝大多数患者会以疼痛部位相近器官找对应专科就诊,但往往大量检查后检查结果却是阴性的,这进一步加重患者的无助感及恐慌情续,直到体表出现皮疹后才被确诊。另外,罕见的无疱疹型带状疱疹及内脏型带状疱疹也是极其难诊断的。那带状疱疹如何诊断呢,我们应该在出疱疹前把握以下几点,就不易误诊,只有尽早精准诊断,才有精准治疗的机会。
1.沿神经分布的体表疼痛,夜间痛更为明显;(A级证据)
2.自发性疼痛,自行发作,自行缓解;(B 级证据)
3.阵发性,每次发作几秒至几小时不等,间歇期无疼痛;(B级证据)
4.疼痛表现为闪电样、针刺样、刀割样、火烧样疼痛性质;(A级证据)
5.伴随低烧、乏力、不思食欲等;(C级证据)
6.近期有感冒,醉酒,工作压力大,劳累等的正常人;(C级证据)
7.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C级证据)
8.罹患恶性肿瘤,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肺结核等,长期使用激素及放化疗等慢性病患者;(C级证据)
9.抗病毒治疗有效,如泛昔洛韦内服,阿昔洛韦软膏外用有镇痛效果。(A级证据)
(A-B-C级证据,证据级别递减)
评估篇
只有精准清晰的评估,医患双方才能明确自己病情、疼痛的程度、后遗神经痛的风险、累及相应器官危害等。
疼痛评分常采用数字分级法,以0-10分打分,0分代表不痛,10分代表剧烈疼痛。疼痛评分分轻中重度,轻度疼痛不影响睡眠,评分3分以下,不需要镇痛治疗;中度疼痛影响夜间睡眠,评分4-6分,需要口服镇痛药物治疗;重度疼痛需要紧急镇痛治疗,评分7分以上,此时患者是无法忍受的,需要紧急注射镇痛药物治疗,否则易诱发心梗及脑卒中等危害。
治疗篇
带状疱疹的治疗,要点在于及时有针对性地介入神经痛的治疗,而不仅仅是抗病毒治疗,这个在临床当中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尤其是非疼痛科医师在诊疗这个疾病时往往会很单纯的抗病毒治疗,而从不评估神经痛的危害程度及是否有后遗神经痛的风险,到患者产生后遗神经痛时才让患者转诊至疼痛科,此时该病对患者的伤害业已形成,补救总是比预防效果要来得差,患者遭受的痛苦、耗费巨额医疗费用及时间成本是无法估量的。
急性期治疗(药物治疗)
1.基础药物方案:抗病毒药,泛昔洛韦内服,阿昔洛韦外涂(每2小时一次,涂痛处或皮疹区),维生素B1、B6、B12,塞来昔布(如不痛可不加,有心脏病患者慎用),中草药外敷及内服等;
2.中度疼痛药物方案:在基础药物方案基础上,联合应用普瑞巴林/加巴喷丁,预防后遗神经痛,注意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是便秘、恶心、呕吐、头晕;
3.重度疼痛药物方案:在中度疼痛药物方案上,联合应用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缓释片、奥施康定、芬 太尼透皮贴等,同时也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药物过量导致嗜睡等,同时便秘、恶心、呕吐、头晕也会加重。
亚急性期治疗(药物治疗)
亚急性期介于急性期与后遗神经痛期之间,主要用药原则是看患者患处疱疹是否已全部结痂,如还未全部结痂,药物治疗同急性期,如完全结痂 ,则停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主要针对神经痛的治疗及预防后遗神经痛的治疗,药物治疗同急性期。
后遗症期治疗(药物治疗)
后遗症期药物治疗主要目的是镇痛,改善睡眠,减轻焦虑情续。主要药物为普瑞巴林/加巴喷丁、度洛西丁及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缓释片、奥施康定及芬太尼透皮贴片等,具体用药取决于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疼痛的时程,需要提醒的是如果疾病发展至后遗神经痛,药物治疗仅仅是基础治疗方案,必须要考虑微创介入神经调节治疗。门诊时发现不少患者后遗神经痛期还在抗病毒治疗,这是非常不科学的,因为此时抗病毒治疗不但无效,抗病毒药还会增加肾脏损害的风险。
急性亚急性期及后遗症期治疗(门诊治疗)
红光治疗,可有效抑制炎症和缓解疼痛,促进皮损区域愈合,每天一次,主要针对急性期;
放血疗法,皮损区局部麻后用梅花针浅叩,刺至浅筋膜层,留罐5-10分钟,具有活洛、开孔、散热、消肿止痛的作用,3-5天一次,全时期都可应用,但急性期应用效果更佳;
皮下臭氧注射治疗,皮损区皮下局麻后注射浓度为30ng/ml臭氧,具体量以皮损面积而定,每周一次,具有消炎消肿止痛作用,全时期应用,急性期效果更佳;
小针刀治疗,皮损区皮下局麻后,小针刀皮下至浅筋膜层扫散松解,有减轻皮损区域张压力作用,减轻末梢神经受压迫的症状,从而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另外后遗症期局部皮损区浅筋膜易卡压、粘连、疤痕形成,小针刀可有效解决局部粘连及神经卡压的问题,7-10天一次;
神经阻滞治疗,根据皮损区域所属神经根行阻滞治疗后,可有效减轻疼痛,另外也可有效抑制神经敏化从而可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生,7-10天一次;
急性亚急性期及后遗症期治疗(住院治疗)
1.选择性神经根或神经干脉冲射频治疗;
2.选择性神经根或神经干射频热凝术治疗;
3.选择性神经根或神经干阻滞术治疗;
4.选择性神经根或神经干多柔比星注射治疗;
5.选择性神经根或神经干神经触激术治疗;
6.选择性神经根或神经干低温等离子射频术治疗;
7.脊髓电刺激治疗(针对顽固性神经痛);
8.椎管内程控灌注系统泵植入术(针对顽固性神经痛);
护理篇
俗话说,得了病,三分靠治疗,七分靠护理。带状疱疹也不例外,有效的家庭护理不但能让患者更快速地恢复,而且还能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可见家庭护理的重要性。
皮肤护理
急性期保持疱疹区域干洁干澡,避免细菌感染。如果水疱较大,可以用无菌针头刺破并用无菌棉签挤出泡液,安多福局部消毒预防感染。急性期抗病毒治疗是关键,而局部用药有明显优势,故疱疹区域应及时足量足疗程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外涂,每2小时一次。减少疱疹区域与衣物的反复摩擦接触。
亚急性期及后遗症期主要是结痂及疤痕的处理。结痂是会自行脱落的,应避免用手扣除,以免加重疱疹区域的再次损伤。结痂及疤痕易引发局部骚痒不适,此时很多患者易用手抓挠导致局部损伤感染,局部使用炉甘石及茶油是有效的方法。
饮食护理
急性期亚急性期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温热食物如酒、烟、生姜、花椒、辣椒、羊肉、牛肉及煎炸食物等辛辣温热食物,慎食肥、甘、油腻之品肥肉、饴糖、牛奶及甘甜等食物,以免加重疱疹反应及疼痛症状。
后遗症期应加强营养,可以多摄入含蛋白丰富的食物,增强免疫力,促进神经修复。仍应慎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酒、烟、生姜、花椒、辣椒及煎炸食物,以免加重疼痛症状。
心理护理
带状疱疹一旦发展成后遗神经痛,疼痛的管理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论是急性疼痛还是慢性疼痛,对人体都是身体心理双重打击,让人身心俱疲,易让人丧失活下去的勇气。此时患者本人的心态及战胜病魔的勇气信念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而家人的理解、安慰及陪伴也是必不可少的。
运动护理
带状疱疹急性期除了疼痛及局部皮损,还可伴随纳差、低烧、疲乏等症状,此时不应运动,而以静养休息为主,有利于恢复;亚急性及后遗症期应适应运动为主,运动量以微微出汗为度,应避免大汗淋漓。
疼痛护理
带状疱疹的疼痛治疗及管理是个关键问题,而家庭护理中药物治疗无疑是一个基础有效的工具。很多患者会因为药物副作用不耐受而抗拒用药,或者用药不规律及擅自调整药量,这些行为均会导致疼痛管控不理想,进而导致疼痛敏化行为出现,加重后期疼痛的治疗的费用及难度。故督促患者合理用药责任重大。
总之,带状疱疹这个疾病可防可控可治,只有清楚地认识这个疾病,才有可能比较好地解决痛苦。带状疱疹的诊疗关键还是在于神经痛的有效处理及后遗神经痛的预防,而不是皮损的处理及单纯地抗病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