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状疱疹又名为“蛇缠腰”、“拦腰蛇”,是由嗜神经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以疼痛为首要特征的急性皮肤病。该病好发于春秋季节,免疫力下降的中老年人最易中招。
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为针刺样、刀割样、 火烧样、电击样、麻木样疼痛性质, 以自发性、间歇性疼痛发作为特点,夜间痛为显著特征。
带状疱疹发病率高,疼痛剧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一旦发展成后遗神经痛,处理颇为棘手!但如果在带状疱疹发病早期做好这三点,可轻松告别“蛇缠腰”!
出疱疹前期疼痛早预判早干预
1.夜间痛,沿神经分布的体表疼痛;
2.自发性,可自行发作,可自行缓解;
3.阵发性,每次发作几秒至几小时不等,间歇期无疼痛;
4.疼痛表现为闪电样、针刺样、刀割样、火烧样疼痛性质;
5.伴随低烧、乏力、不思食欲等;
6.近期有感冒,醉酒,罹患恶心肿瘤,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肺结核等,长期使用激素及放化疗等导致免疫力下降情况。
有以上情况者,需高度警惕带状疱疹神经痛,及时准确的判断非常重要,寻求相关专科医生的帮助并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提前预判性抗病毒(泛昔洛韦、阿昔洛韦)、营养神经(甲钴胺、三维B)、中药清热解毒(板蓝根)药物的使用非常之必要,不要等待出疱疹后疼痛难忍再去使用。
重症带状疱疹的精准评估及预处理
1.年龄长,70岁以上,女性;
2.部位特殊,头面部及会阴部;
3.皮损面积大,范围广,累及多条神经;
4.疼痛剧烈,VAS评分7-10分,疼痛时间长,频率快;
5.合并多种疼痛性质;
有以上情况者,符合重症带状疱疹的诊断,除了抗病毒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疼痛外周敏感化及中枢敏感化的药物预处理非常重要及必要,一旦处理不好,发展至后遗神经痛,对于免疫力下降的中老年人而言将是灾难性的。预防或治疗神经痛,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是普瑞巴林及加巴喷丁,少量开始,夜间开始,缓慢加量,足量使用,缓慢减量。
影像引导下的神经阻滞/调制治疗,精准、安全、高效、基本无损伤。在CT、DSA或超声引导下,精准定位受累及的神经根,并用仪器测试确认疼痛的部位、诱发疼痛的部位与疱疹神经痛的部位重叠,给予神经阻滞/调制治疗,通过改变神经节的电信号传导而发挥作用。影像引导下的神经阻滞/调制治疗越早越好,可有效解除疼痛,缩短病程,改善预后,减少后遗神经痛发病率。
(图片来源于网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