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性神经痛:不只是皮肤上的“蛇”,更是神经的灼烧

曾荣医生 发布于2025-07-15 11:32 阅读量8788

本文由曾荣原创


作为疼痛科医生,我深知带状疱疹性神经痛(PHN)给患者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的折磨,更是生活质量的崩塌。这种痛,是病毒在神经里留下的“余烬”,持续灼烧着患者的每一天。


一、定义


病毒退去,疼痛犹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并非急性带状疱疹本身,而是指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后(通常指皮疹出现后1-3个月或更久),在原先受累的神经分布区域持续存在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它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次激活后,对感觉神经节和神经纤维造成损伤的直接后果。


二、流行病学


并非少数人的困扰,常见: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风险随龄增: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显著上升。约10-20%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展为PHN,而在60岁以上患者中,这一比例可高达30-50%。


高危因素:高龄、疱疹急性期疼痛剧烈/皮疹严重、疱疹发生于头面部(尤其三叉神经眼支)或躯干、前驱期疼痛明显、免疫功能低下等都是PHN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三、临床特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教科书”


PHN的疼痛性质复杂多样,极具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典型特征:


1.  自发性疼痛:

持续性灼烧痛:最常见的类型,感觉像被火烤、被热油烫。

持续性深部酸痛或胀痛:感觉深处有难以名状的酸楚或压迫感。

阵发性刺痛、电击样痛、刀割样痛:突然发作,剧烈难忍,如同被针扎、电击或刀割。


2.  诱发性疼痛:

痛觉超敏:轻微触碰(如衣服摩擦、轻抚)即引发剧烈疼痛。

痛觉过敏:对通常会引起轻微不适的刺激(如轻捏),产生过度剧烈的疼痛反应。

异常性疼痛:对通常不会引起疼痛的刺激(如冷风、温水)产生疼痛感。


3.  感觉异常:受累区域常伴有麻木、蚁走感、瘙痒等异常感觉。


4.  疼痛部位:严格局限于先前带状疱疹皮疹累及的皮节区域(单侧),最常见于胸背部、头面部(尤其是三叉神经区域)、腰骶部。


5.  严重影响:疼痛常导致患者睡眠障碍、情绪抑郁焦虑、食欲下降、社交退缩,甚至丧失工作能力,生活质量急剧下降。





四、治疗:疼痛科的多维度“狙击”战


PHN的治疗目标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疼痛科医生擅长运用药物与非药物(尤其是微创介入)相结合的综合治疗策略,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解决方案。


疼痛科核心治疗手段:


1.  药物治疗(基础):是PHN治疗的基石,疼痛科医生会根据疼痛性质、强度、患者合并症等精准选择和调整药物。

钙通道调节剂: 加巴喷丁、普瑞巴林 一线药物,直接作用于受损神经。

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去甲替林 一线药物,尤其适用于伴有睡眠障碍者(需注意副作用)。

5%利多卡因贴剂/凝胶: 局部外用,一线选择,尤其适合局部痛觉超敏者,副作用少。

5%辣椒素高浓度贴剂: 需在医生操作下使用,通过耗竭疼痛神经递质起作用,效果可持续数月。

曲马多、强效阿片类药物:作为二线或三线选择,需在严格评估风险和收益后,由疼痛专科医生谨慎使用并密切监控。


2.  神经阻滞与介入治疗(疼痛科特色):当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副作用难以耐受时,疼痛科的微创介入技术大显身手。

神经阻滞: 神经根/神经节阻滞:在影像学(如X线、CT)引导下,将局麻药(常联合糖皮质激素)精准注射到受累的背根神经节或神经根周围,快速阻断疼痛信号传导,减轻炎症。是早期干预和诊断性治疗的重要手段。

微创神经介入:

脉冲射频调节:利用可控的脉冲电流作用于背根神经节或周围神经,在不损伤神经的前提下,调节神经功能,抑制疼痛信号传递。安全性高,效果确切,是PHN介入治疗的核心技术之一。

射频热凝术:对于特定小神经分支或神经末梢的顽固性疼痛,可谨慎采用温度可控的热凝进行毁损(需严格评估适应症)。

神经调控:

脊髓电刺激: 将电极植入椎管内硬膜外腔,释放微弱电流干扰或阻断疼痛信号上传至大脑。适用于药物和常规介入治疗效果不佳的顽固性PHN。






外周神经刺激:将电极放置在特定的受累外周神经附近进行刺激。适用于定位明确的神经痛。

鞘内药物输注: 对于极其顽固、其他方法无效的重度PHN,可考虑通过植入泵,将微量药物(如阿片类、局部麻醉药等)直接输注到脊髓周围的脑脊液中,实现强效镇痛。


3.  其他辅助治疗:

物理治疗:如经皮神经电刺激、超声波等,辅助缓解疼痛。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帮助患者应对疼痛带来的负面情绪和功能障碍。

神经康复训练。


就诊建议:

带状疱疹急性期出现剧烈疼痛或发生在头面部、高龄患者,应尽早就诊疼痛科。早期积极控制急性期疼痛和炎症,是预防PHN的关键。

一旦皮疹愈合后疼痛持续超过1个月,请务必到疼痛科专科就诊。 不要强忍,越早进行规范的综合治疗(特别是考虑介入治疗时机),获得良好疗效的机会越大。




温馨提示:

预防胜于治疗!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降低带状疱疹发病率和预防PHN发生的最有效手段,尤其推荐50岁以上人群接种。



结语

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是一种顽固且痛苦的疾病,但绝非无法可治。疼痛科医生拥有从基础用药到高级微创介入乃至神经调控的全面“武器库”,强调多学科协作与个体化全程管理。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正遭受PHN的折磨,请及时寻求疼痛科专科医生的帮助,让我们共同对抗神经的灼烧,重拾无痛生活。


(本文由疼痛科曾荣医生撰写,旨在科普,具体诊疗请遵医嘱)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