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黄今年18岁,是一名在校大学生,1月前在课室与人玩耍,由座位突然一起立,即感膝关节疼痛,屈伸受限!次日至我院运动医学科门诊就诊,经过系列检查后,确诊为“盘状半月板并损伤”,需要手术治疗。小黄顿时纳闷了!不就是一平常突然起立吗,怎么就造成半月板损伤了?而且还需要手术!
那么问题来了!何谓盘状半月板?为什么那么容易损伤?损伤之后如何治疗呢?
人在胚胎时,半月板原来是圆形的,随着胚胎发育,半月板中央部分会逐渐回缩消失,最后形成呈“新月”形状,包绕股骨髁。半月板具有稳定膝关节、传递负荷、吸收震荡及润滑营养膝关节等重要作用,是膝关节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啥叫盘状半月板呢?为什么会损伤呢?
如果胚胎发育过程中,半月板中央部分没有回缩,或没有完全回缩,结果出生时半月板会呈近似盘状、甚至呈“圆月”形改变,统称“盘状半月板”。盘状半月板在亚洲人群中很常见,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活动中在各种剪切应力作用下,容易发生磨损、变性、甚至撕裂,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避免发生进一步的损害。
目前公认亚洲人(尤其是日本和韩国)的盘状半月板发生率高于西方人,其中以膝关节外侧出现盘状半月板多见;国内有统计报道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的发生率为25.3%,内侧占0.57%。 所以盘状半月板发生率是较高的。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盘状半月板都要进行手术呢?
并不是所有盘状半月板都有症状,大部分在对其他膝关节疾病进行MRI或关节镜检查时被发现。然而,盘状半月板极易损伤,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症状方面:患者常诉关节疼痛、弹响、绞锁、打软腿,或感觉走路或者运动时很别扭。
膝关节核磁共振检查(MRI)是确诊盘状半月板的重要手段,准确率达90%以上。MRI的主要表现为半月板的增大、增宽、增厚,发生盘状半月板损伤时,核磁共振可以得到明确的诊断。
关节镜下显示外侧完全盘状半月板
对盘状半月板及其损伤的早期治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选择保守还是手术以及选择何种方式主要依赖于盘状半月板的形态及损伤程度和范围。对于无症状性盘状半月板诊断后可以不予手术干预!而对于有症状的盘状半月板,无论是完全型盘状半月板还是不完全型盘状半月板,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是目前最佳的选择,这种微创的方法不仅能够较好的使“圆月”的半月板变成“新月”的半月板,而且可以防止由于半月板损伤导致的关节软骨的损害。。
本文开始所说的小黄就是盘状半月板损伤,经过微创手术,变成了“新月形”半月板。手术后三个月,他就能健步如飞地逐渐恢复运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