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治疗方法,其中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尤其在针对心血管疾病方面,效果尤其显著。然而心血管疾病在应用介入治疗后会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会造成患者死亡。下面做些简单的讲解。
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的途径有以下几种:右锁骨下静脉、股动脉和桡动脉、股静脉。首先在手术过程中为患者实施静脉注射肝素,用量为0.5~1.0mg/kg,经CT和血管造影证实得知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肾周血肿、血管破裂出血等。
介入治疗指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之后在B超、MR、透视机、血管造影机等影像设备的引导下治疗病灶局部,以此将创伤降至最低。此治疗方式的特点创伤小、简便、安全、有效,对需外科治疗类疾病,一般只需在皮肤上划开几毫米就可以完成治疗,大部分患者只要局部麻醉,并非全身麻醉,降低了麻醉的危险。
严重并发症患者的具体表现主要集中在严重心律失常、造影剂休克过敏、穿刺点大血肿、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心脏穿孔致急性心包阻塞等方面,针对上述并发症的处理措施,则以预防为主,当出现并发症时应立即快速补液,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如果是亚急性心包填塞,应立即进行检查,明确原因。
综上所述,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后产生的严重并发症种类较多,发生率最高的为严重心律失常、造影剂休克过敏、穿刺点大血肿等,应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及时的处理和预防,降低死亡率。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做好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护理十分关键,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做好疾病的自我保健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