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的使用说明书——你一生中必须要看的一份说明书

王业广医生 发布于2020-11-16 22:10 阅读量15698

本文由王业广原创

名称:腰椎间盘 

产地:您伟大的母亲,父母之精形成的受精卵。

原料:纤维结缔组织、一、二型胶原蛋白、软骨组织、蛋白聚糖、弹性蛋白和大量的水。

结构:上顶下底为:软骨终板;外围为:纤维环;内核为:髓核组织。三者构成一个既独立存在、又统一谐调的功能整体。椎间盘的纤维环与终板成 30°角,每层纤维环之间互成 120°角,以增强抗撕裂作用。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功能:联接上下椎体,吸收震荡、缓冲压力,承载体重、保持椎间高度维持身高、维持脊柱生理弯曲、保持椎间孔大小容积和关节突间距离、均衡椎体表面压力、维持椎间活动。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特点:脊柱是人体中最早发生退变的器官,腰椎间盘一般从18-20岁左右开始退变。椎间盘具有亲水性,其同时包含固相及液相组织,其是介于硬组织和软组织之间,是标准的双相物质之复合材料结构,其发生的蠕变现象较慢,具有相当明显的粘弹特性。纤维环后外侧相对较薄,容易破裂,髓核容易突出。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配套装置:其周围稳定结构包括:椎体、前纵韧带、脊髓、神经、后纵韧带、椎弓、椎管、黄韧带、关节突、棘突、棘间韧带、棘上韧带及肌肉。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原理:髓核形态大致为球形,其被封闭在两个终板间的外壳内,被纤维环包绕着,承受一定压力。它可近似看做一个台球置于两平板之间。此类关节叫做旋转接头关节,可进行3 种类型的活动。矢状面上的屈伸运动、冠状面上的侧屈运动和一个终板平面相对于另一终板平面的旋转运动。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规格:第1腰椎到第1骶椎共5个腰椎间盘,由上到下逐渐变大。腰椎间盘前宽后窄,维持腰椎前屈弧度,高度约占椎体高度的1/4—1/3。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使用方法:椎间盘主要承受轴向压缩载荷,而屈曲与扭转载荷对椎间盘的破坏比压缩载荷要大得多。在日常生活工作活动中,椎间盘的承载方式很复杂,通常是压缩、弯曲和扭转的组合,这些载荷的联合作用,以及反复的震动和反复的同一种应力刺激都对腰椎间盘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我们在使用椎间盘时必须避免上述各种危害。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使用保养注意事项: 1、注意不要睡软床,即使是旅行在外也不要睡软床。

2、不要坐矮凳子、椅子,座位高度一般保持与自己的小腿等高,保持髋、膝、腰均为90度,保持平视。

3、不要单边活动、运动、负重,例如单手提重物,单侧背包等。

4、不能弯腰,主要是指过度弯腰活动,拾物等动作需要完全蹲下活动。

5、不可久坐,坐位时腰部需垫靠枕,不可葛优躺,必须保暖,运动前须做好准备活动,避免过度负重,减少扭挫伤,减少剧烈震动,适当减肥,戒烟限酒,调适心理健康,适当的穴位按摩,适当进补活血化瘀和滋补肝肾之品。

6、规范起床:  

①屈:仰卧时屈膝、屈髋;②侧:侧向一方;③撑,双手撑起;④起身:侧身双手同时撑起起床。或者爬行下床,用手脚的力量将腰椎架空保护好让腰椎不受力起床。  

强化措施:六种锻炼  

1、三夹功:俯卧,将双侧肩胛骨、骨盆、双踝关节紧紧夹住后伸10秒钟,一次10组,一天3次。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2、大飞燕功:俯卧,双手背于背后或做飞燕状,头颈胸后伸抬起上身,离开床面越高越好,双下肢以及腰臀后伸也离开床面越高越好,仅仅腹部着床面,状若飞燕点水。坚持默数10到20秒,休息5-10秒进行下一轮,慢起慢放均匀用力。一次10组,一天3次。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3、抬腿功:仰卧,如果是腰屈变直,双腿伸直抬离床面30度,如果是腰屈过大,双腿伸直抬离床面60度,坚持10秒以上,放下时先屈膝再放下双腿。一次10组,一天3次。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4、斜立位面向墙双手俯卧撑,双手腰背用力。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5、轮替后伸腰踢腿:双手扶墙或柱子,站稳,左右腿足轮替后踢,同时腰背后伸,一次10个,一天3次。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6、平板支撑,背靠墙倾斜站立与墙争力。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维修更新:治疗规范措施阶梯治疗:卧床休息,腰围保护,保守治疗(中医药手法、针刀、针灸、内热针、内服外用等传统治疗,选择性神经阻滞,牵引,声光热电磁等物理治疗,AM美式整脊治疗,药物治疗,基因、干细胞治疗等),介入治疗(胶原酶、激光、低温等离子、臭氧等),微创手术治疗(椎间孔镜、椎间盘镜、MED等),手术治疗(单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椎间盘置换术等)。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