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宝宝容易生病” ——补钙/锌
“医生,宝宝出汗多”——补钙/锌
“医生,宝宝吃不好饭”——补钙/锌
“医生,宝宝夜里睡不着”——补钙/锌
.......
在娃娃届经历了全民补钙/锌的热潮之后,微量元素又以势不可挡的趋势占据了儿科门诊检查的一大阵地,对于“微量元素”的检查也是众说纷纭,到底要不要查“微量元素”呢,我就此多啰嗦几句。
微量元素指人体内含量少于体重万分之一的元素,可别小瞧了微量元素,虽然含量小,作用可真是不小呢,它们能参与细胞的合成及身体的各种生物学效应;1973 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14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包括铁、铜、锰、锌、 钴、钥、铬、镍、钒、氟、硒、碘、硅、锡等。
而医生比较常查的微量元素包括铅、锰、锌、铜、铁、钙、镁;那这些小不点到底跟厌食有什么关系呢?
①锌: 锌可参与体内多种酶的合成,并影响其活性的发挥;缺锌可导致多种酶的活性下降,引起口腔黏膜增生及角化不全,半衰期缩短,易于脱落,大量脱落的上皮细胞掩盖和阻塞舌乳头中的味蕾小孔,出现味觉迟钝,食欲减退甚至厌食。
②硒:人体内硒水平的降低,会造成免疫功能缺失及抗氧化能力的下降,引起胃粘膜屏障不稳定,黄嘌呤氧化酶在应急情况下会持续升高,造成胃粘膜缺血性损伤,氧自由基增多,导致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病变,硒缺乏可引起味觉异常导致厌食。
③铁:铁缺乏除会引起缺铁性贫血外,还导致含铁的细胞素酶和其他含铁酶的活性下降,从而引起代谢障碍,出现食欲缺乏、舌乳头萎缩、胃酸分泌减少及小肠黏膜功能紊乱。
④钙:构成骨骼、牙齿的重要成分,俗话说“牙好才能吃嘛嘛香”;同时钙还是身体多种酶的激活剂;显然缺钙会导致食欲降低。
⑤铜:铜是体内多种酶的辅基,含铜的酶多以氧分子或氧的衍生物为底物;铜蓝蛋白可催化亚铁离子氧化成三价铁,后者转入运铁蛋白,有利于铁的运输。
⑥铅:高血铅使胃肠道功能紊乱而致食欲下降,且厌食程度的高低与血铅水平存在一定关系。
⑦镁:可以促进钙的吸收。
这样看来,微量元素还是有查的必要的,但如何检查微量元素;手指夹子?No!头发?No!指血?No!静脉血?Yes!虽然静脉血准确率也不是特别高,但是作为有明显厌食的患儿,可以检查,作为医生的参考。不建议无症状的宝贝把微量元素做为普通筛查,意义不大!
ps: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你们的阅读和点赞是我科普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