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热,是儿童比较常见的症状,但是长期发热的孩子并不多,我在临床发现,近几年有增多的趋势,往往都是一堆检查后都没有异常,家长来我院就诊(中医的境地尴尬到如此),拿我自己手里的病历来说,一个1岁半的小女孩,发热了1个多月,体温在37.8左右波动,自述已经在西医院做了全面检查,都没有太大问题,医生建议来中医看看,孩子精神状况稍差一点,饮食稍差,大便偏干,并且很臭,一看孩子脸色有点黄,看舌苔是发现口臭比较明显,追问家长说平时比较喜欢吃肉;舌红,苔黄厚,脉滑;考虑患儿为食积化热,遂予泻热通便的中药3剂,后复诊家属诉第一天大便4次,臭不可闻,但便后小朋友比较舒服,继续服用,3剂后大便偏软,气味减轻,日行1次,仍有发热,但精神状态好转,又予消食导滞的药物5剂后热退。
到底什么是积食?
积食是指中医的一个病症,主要是指小儿乳食过量,损伤脾胃,使乳食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患。积食一症多发生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干燥或酸臭、矢气臭秽、嗳气酸腐、肚腹胀热。
积食有什么症状
食欲不振、厌食、口臭、肚子胀、便秘、胃部不适、睡眠不安和手脚心发热等症状,甚至引起孩子发烧、咳嗽。
宝宝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动,有时还会咬咬牙。所谓食不好,睡不安。
宝宝大开的胃口又缩小了,食欲明显不振。
宝宝经常不明原因的哭闹。
宝宝常说自己说肚子涨,肚子疼。
宝宝鼻梁两侧发青。舌苔白或黄且厚。还能闻到呼出的口气中有酸腐味。
积食了怎么办?
明代名医万全在《万密斋》中告诉我们:“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意思是说要想小儿不生病,就不要给孩子吃的太饱、穿的太多。
食疗:积食不太严重的时候,如宝宝仅仅胃口差一点,没有大便干结及口臭、面色的变化,可以用生食山楂或食用山楂水消食。ps:山楂水做法:山楂10颗,清洗干净后加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大约需要10分钟左右,煮软烂后加冰糖少许即可(山楂和水都要食用哦)。
捏脊:让患儿面孔朝下平卧。家长以两手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其脊柱两侧,随捏随按,由下而上,再从上而下,捏3-5遍,每晚一次。(可以网上搜视频),捏脊不仅可以消食,并且有增强患儿免疫力的作用哦。
运动:坚持让孩子做户外活动。天气冷的话,可选择太阳好,风轻的时候,每天让孩子出去活动半小时到一小时。吃完饭后,带着宝宝温和地散步半小时到一小时。
药物疗法:中药治疗积食效果明显,最好医院就诊,医生根据积食不同的程度,开具不同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