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下肢肿胀要考虑到腘窝囊破裂

陈雅硕医生 发布于2020-09-19 16:51 阅读量7445

本文由陈雅硕原创

           

         腘窝囊肿又称为Baker囊肿,是由英国医生 William Morrant Baker (1838–1896)首次描述的一种疾病现象。腘窝囊肿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腘窝囊肿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囊肿常不与关节相通,极少合并关节病变;继发性腘窝囊肿多见于成年人,继发于外伤、感染、自身免疫性炎症(临床上类风湿关节炎最多见),常伴有关节病变。

        类风湿关节炎(RA)的病理基础是滑膜炎症,膝关节滑膜丰富,当RA病情控制欠佳时,炎症活动,滑膜渗出性炎症比较严重,继而出现关节积液。RA患者的Baker囊肿实际上是膝关节积液引起的后部关节囊疝,其形成过程中,增生的膝关节滑膜组织起到了活瓣作用,使关节积液只能从前向后单向流动。

      当Baker囊肿增大到一定程度,在患者剧烈活动膝关节,挤压、揉捏腘窝囊肿的时候,囊内压力过高,囊肿可能会突然破裂,滑液流入腓肠肌间隙,导致小腿肿、痛、发硬,由于滑液的刺激而出现炎症反应,甚至可以出现小腿发红、发热以及体温升高、疲倦等全身表现,查血常规可能有白细胞升高,类似于急性血栓性静脉炎、丹毒的临床表现。

        踝部新月形瘀斑是Baker囊肿破裂的特征性表现。在一些腘窝囊肿反复多次破裂的患者,积液可能流向大腿后部,出现股四头肌部位的肿胀、发硬、疼痛、表面皮肤发热的表现。

        患者出现单侧下肢肿胀,尤其是合并疼痛的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能够慢慢自行减轻的情况,要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RA患者出现上述情形,肿胀一侧下肢腘窝触及囊性包括,要考虑到Baker囊肿破裂的可能性。可以通过关节彩超或(和)核磁共振加以证实。

        RA患者Baker囊肿破裂所致的下肢肿胀,在处理上急性期宜抬高小腿、积极对症治疗以尽快减轻症状,同时积极治疗RA,以求尽快控制RA病情活动。对于反复破裂、特别复杂的病例,可以请骨科协同处理。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