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药物治疗的疗程是多长?

陈雅硕医生 发布于2020-08-24 08:37 阅读量7833

本文由陈雅硕原创

          

       类风湿关节炎(RA)目前尚无法根治,患者常常需要长期服用或(和)注射药物治疗。很多患者都会问及有关药物疗程问题,一旦觉得应该坚持药物治疗的时间超过自己的预期,则会感动不少的纠结。

      究竟怎么样才能减少甚至停用药物,什么时候才是减、停药物的最好时机,世界上很多医生和医学科技工作者一直在研究和探索。2010年欧洲抗风湿联盟(EULAR)正式形成的RA达标治疗的概念及相关推荐是目前临床上非常强调的理念。

       RA患者极少被彻底治愈,但是根据EULAR2010年的达标治疗的理念,多数患者能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减少用药的种类和(或)剂量,以小剂量的药物维持治疗。实事求是的说,RA患者能够经过治疗后完全停药的不多。大约有6%RA患者为轻型,在这部分患者中,可能有某些人能够阶段性的进行停药,停药期间仍然有必要严密观察,定期随诊、复诊、复查,一旦出现病情反复则及时给予相应的积极治疗。

      到底如何减停RA患者的治疗药物,目前尚未形成标准方案,结合患者情况以及医生的经验,作个体化处理。

      2020年EULAR线上会议,有个关于RA药物治疗减停药专题(reducing drugs, when and how and why?),提出一些观点,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小结如下:

一、 糖皮质激素(常用醋酸泼尼松、甲泼尼龙)。尽可能小剂量用,每天尽可能不超过2片,一旦症状控制则尝试着减量,争取在3个月内减停,最长别超过半年。因为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确实比较突出,而且与累积剂量有相关性。虽然糖皮质激素不是治疗RA的优先,可是停药也要个体化,不要说停就停,要一步一步慢慢地减停药物。尤其是对于关节肿痛明显,肿痛关节多,C反应蛋白、血沉较高的患者更加不宜过快停用糖皮质激素,但是用量宜尽可能最小化,同时补钙及骨化三醇或阿法骨化醇以防治骨质疏松症。对于一些长期自行不规范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更加是不能骤然停药,以免引起糖皮质激素的反跳,加重患者的症状和病情。

二、 生物制剂(常用TNFi、白介素6拮抗剂、JAK抑制剂等)。因为这一类药物价格较高,也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总体原则也是努力减量直至停用。可是这一类药物停用过早经常会影响其疗效,所以一般主张患者维持缓解半年的时候再停用。其实这个也要个体化对待,不是所有患者的经济条件都是那么好,有些患者结合症状改善情况,可以在更加短的时间内给予减量使用,例如剂量减少一半,或者注射时间适当延长。停药过程也是需要严密观察,当出现因为停药导致的病情反弹的苗头的情况,要及时果断的给予处理好。

三、 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如甲氨蝶呤、硫酸羟氯喹、柳氮磺砒啶、来氟米特等。此类药物不良反应与累积剂量有相关性,在患者达到病情好转并且稳定一段时间之后可以考虑减少用药种类和剂量,部分治疗效果特别好,病情长时间得到缓解的患者也可以试着停药。这类药物起效缓慢,作用相对没有那么强,减停一定要谨慎和缓慢。临床上忌骤然停药,尤其是停所有的药,这样往往都会导致RA患者病情反复,甚至加重。实际上,如前面说的那样,真正能够完全停药的RA患者并不多,大多数都要使用一定剂量的药物作为维持治疗。

四、 非甾体消炎止痛药(NSAIDs)。NSAIDs曾经是RA的核心治疗之一。后来研究发现NSAIDs不能阻止RA患者病情进展。现在,主要作为其他治疗无法控制症状时的对症辅助治疗。NSAIDs可能不良反应有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肾功能损害,因此减量减少长期使用。

      即使是RA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近20年来,RA治疗进展不小。只要灵活运用达标治疗的理念,做到个体化和规范化的精准治疗,患者能够认真听取专科医生的意见,配合治疗,大多数患者都能够达到临床缓解,减缓和减少关节破坏,大大的改善患者的预后和身体机能。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