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自身免疫性疾病,小部分患者可以有外周关节及其他脏器受累,其病因未明,与HLA-B27有显著相关性。我国AS患病率约为0.3%(患者总数约500~1000万),青壮年人(高峰20-30岁)多发,除了对患者生活、工作造成巨大影响,也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一项横断面研究显示,2005-2006年香港AS患者的总耗费高达9120美元/年,其中间接成本(即因病所致劳动能力下降、在家修养等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占62%。AS中医属于“痹病”范畴,古人称之为“鱼背风”、“竹节风”、“骨痹”。
近20年来由于早诊断、早治疗以及生物制剂在AS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使AS患者的预后得到较大的改善。只要给予合理的治疗和干预,大多数AS患者能够最大程度地控制疾病进展、改善长期生活质量,保留正常化的社会功能及社会参与度。那么患者需要一直治疗下去吗?什么时候能够停药?这是临床工作中常常碰到的问题。
AS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治疗主要包括功能锻炼、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非甾体抗炎药是AS治疗的一线用药。AS的治疗目标是:① 缓解症状和体征——消除或尽可能最大程度地减轻症状,如腰背痛、晨僵和疲劳;② 恢复功能——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身体功能,如脊柱活动度、社会活动/工作能力;③ 防止关节损伤——防止累及髋、肩、中轴和外周关节的患者的新骨形成、骨质破坏、骨性强直和脊柱变形;④ 防止脊柱疾病的并发症——防止脊柱骨折、屈曲性挛缩,特别是颈椎;⑤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AS的治疗强调个体化,每一个患者的情况不同,要求不同,治疗也不是千篇一律。但是,笔者认为,无论怎么样,AS的治疗都是应该达到治疗目标。当然,病情不一样,目标也不可能一样,最理想的目标当然是防止新骨形成,阻止骨破坏,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有时候很难做得到。如果“防止新骨形成,阻止骨破坏”这个目标没办法比较完全的达到,那我们也需要求其次,做到保持消除、至少是减轻患者患者的炎症,尽可能缓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身体功能,如脊柱活动度、社会活动/工作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AS患者的治疗有了目标,跟着就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达到治疗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患者和医生一起努力。患者需要配合医生的医嘱坚持治疗和进行不懈的锻炼,而医生要结合医学知识及循证医学的依据,结合患者的不同病情综合考虑,制定最优化的治疗方案。
至于,AS要一直治下去吗?什么时候才是一个头?可以明确的回答是,AS治疗没有统一的时间表,因为AS患者本身的个体差异,病情的个体差异,其治疗过程也一定是个体差异的。AS的治疗一定不可以一成不变,不能公式化,不能完全按照书本上说的。需要常常调整。对于已经达到治疗目标并且能够较长时间保持的患者,试着停药观察也并非不可以的。可是,需要说明的是,停药观察不等于已经得到了根治了,AS患者病情也有可能“卷土重来”,反反复复,这种情况需要定期复诊、复查,以求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处理。另外,只要条件允许,AS患者的日常生活保健及锻炼一定不能松懈,要持之以恒的做下去。可以说AS患者的保健和锻炼和药物治疗一样重要,也是整体治疗方案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