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国RA的患病率约为0.28~0.41%。据估计,目前我国RA患者有500~1000万人,而且还在不断的增加之中。RA是风湿病专科的常见病之一。RA的致残率很高,如果未经治疗,75%患者患者会在发病2年内出现骨破坏,未经正确治疗的RA患者,75%会在3年内因为发生关节变形而致残。 据研究报告,我国RA治疗临床缓解率(以DAS-28评分评估)低于10%,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患者治疗并不满意。笔者在日常临床工作中也有相同的感受。为什么有相当一部分RA患者疗效欠佳?我认为和下面几个方面息息相关。 第一是对疾病认知不足,耽误治疗。RA病因不明,起病隐匿,多表现为小关节的肿痛、僵硬,有些患者还可以有关节外的脏器损害,症状复杂而持续,病程长,痛苦绵绵不尽,给患者造成持久的困扰。让患者失去治疗的信心和耐心。再加上患者科学素养的差异,获取资讯的途径不同。导致一部分患者要么认为这个疾病是“绝症”,无法治愈,甚至无法治疗,因而放弃正常的就医途径,放弃治疗,饱受病魔的折磨,最后致残,甚至因此。还有一些病人则因为病痛的打击,感到特别焦虑忧郁,病急乱投医,四处追求所谓的“神医”或者“秘方”,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要么发现没有任何作用,该痛的还是痛该肿的依然肿,而且越来越严重;要么是在听信“神医”、使用“秘方”之后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不良反应,例如肝毒性、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送到医院去抢救。事实上,无论以上二种情况的哪一种都会耽误患者的治疗,使患者坐失良机,痛失医学界极力推崇的RA治疗的“时间窗”,势必会影响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增加治疗成本和副作用,加重这部分患者的负担,如果坚持错误不改正,一定会造成恶性循环。 其次是治疗不规范、不彻底。有些患者生活水平高,经济条件好,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也是特别关注,出现症状的初期,甚至在症状还不是特别明显的前期就马上到医院就诊,经过医生确诊是早期RA,并且给予正确的治疗。但是,这些患者特别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总是自己阅读药品说明书或者相关资料,上各种各样的网站浏览有关内容,担心这个忧虑那个,凡事都追求绝对完美,特别挑剔,要求医生“保证百分之百”。对其实甲医生不那么放心,对乙医生不信任,到处看医生,就是不用药;刚刚看了丙医生,又去咨询丁医生。这样做往往会搞得医生无所适从,甚至都不愿意接诊了。要知道,药物的不良反应大多数都是小概率事件,相对以RA不治疗可能发生的后果而言,这些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都是值得承担也必须承担的。实事求是的说,这个时候最简单的办法是听医生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并且会嘱咐患者随诊、复查,根据观察的结果逐步调整患者的治疗,以求达到最大的优化。 还有一个常见的影响RA患者疗效的情况是患者的条件限制。例如,经济条件有限,影响患者的就诊和治疗。又例如,患者家庭条件有限,随诊复查不方便,不能按照医嘱随诊复查。对于这样的情况,只要能够和医生充分沟通,医生和患者及其家庭一起想办法,至少也是可以不放解决问题的。其实,并非所有的RA患者都必须使用特别昂贵的治疗,对于条件有限的患者,尤其不是病程不是特别长、合并症特别多的患者,只要坚持治疗,一些普通的药物也可能是有效的。就RA患者来说,无论病情多么复杂,病程多么长,治疗总是比不治疗要好。当然,对于少数特别轻微的RA则不一定需要特别的治疗,这个是另外一回事。 最后,要强调一下有一些特别顽固的、特别严重的RA患者,治疗效果可能也不会好。这部分患者常常是年龄较大,病程超过5年,受累关节数多,侵犯大关节、颞颌关节,病情进展非常快,出现关节外的系统损害,伴发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复杂情况。患者对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不敏感,类风湿因子和(或)血小板特别高,吸烟,重口味饮食等也是RA预后不良的因素。这部分患者可能治疗效果不一定会很好。但是,随着RA的治疗策略和理念的不断更新,新的药物不断开发上市使用,对付这一类RA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办法了,即使是这一类RA患者也是需要积极加以处理的。况且,随着早期诊断和规范化治疗的推广和普及,这一类患者的比率在近年来是呈现下降趋势,数量也越来越少了。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疗效欠佳再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