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管炎早期诊断抗体谱实际上就是以“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简称ANCA)‘’为基础,并检测ANCA更加精确的分型以及与ANCA密切相关的抗原。然后,根据各个实验室所选用的试剂盒的不同,人为地称为“四项”、“五项”等等。
中性粒细胞是人血细胞家族的一位重要成员,属于白细胞家庭。中性粒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在细胞质中有一种微观结构就释放出蛋白酶3(简称PR3)、髓过氧化物酶(简称MPO)及白细胞抗原,刺激机体产生ANCA。主要起抗原作用的是PR3和MPO,白细胞抗原作用不大。
ANCA是存在于系统性血管炎(血管炎)患者血清中的一种自身抗体,是诊断血管炎的一种特异性指标,其滴度与血管炎的活动性相关。
ANCA的检测方法有好几种,首选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分为3种亚型,即胞质型(C一ANCA)、核周型(P一ANCA)和不典型(X一ANCA),前两种临床意义大,应用广泛,不典型ANCA意义小。
在C一ANCA反应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抗原是PR3,其他一些抗原如细菌、可诱导性蛋白和极少数的MPO,所占比重小。所以C一ANCA的特异性强,临床意义大。
MPO与P一ANCA的相关性不如C一ANCA与PR3的相关性大。其他抗原如弹力蛋白酶、天青杀素等也可产生P-ANCA。甚至抗核抗体谱中也可出现P一ANCA核型,所以P-ANCA对于血管炎来说特异性小点。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等病人中常常可以检测到P-ANCA,这不奇怪。但很少能检测到C-ANCA。
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ANCA的临床意义。C-ANCA主要见于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特异性强。阳性率达80%,且与病情的轻重和活动性相关。P-ANCA的特异性小些,主要见于显微镜下多动脉炎、肾小球肾炎等。在其他结缔组织病中也可以出现ANCA,多为P-ANCA。
有大数据表明,把ANCA的分型和PR3、MPO同时检测,可以大大提高其精准程度和临床应用的意义。所以ANCA的检测一定要与PR3、MPO同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