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肤位于人体体表最外层,具有屏障、吸收、分泌、排泄、代谢、免疫、体温调节及感觉功能,其中,皮肤的屏障功能最为重要,一方面具有对外界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细菌等微生物损伤的防护作用,保护着体内各个重要脏器。 另一方面可维持皮肤的完整性,防止体内营养物质、水份等的丢失,使皮肤滋润。
一、湿疹与皮肤屏障的关系
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性皮肤疾病,主要与外源性刺激及患者本身的过敏素质有关,临床上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伴有干燥,脱屑,皲裂等。由于湿疹导致皮肤不完整,皮肤屏障受损,对外界抗原及微生物的防护作用减弱,可能使湿疹进一步加重,还容易继发感染,同时造成湿疹反复发生。
组织学特征表现为表皮细胞间水肿,伴有不同程度的棘层肥厚及浅表血管周围淋巴性细胞浸润。表皮细胞间水肿,使得细胞间隙增大,皮肤砖墙结构不稳定,破坏了原有皮肤屏障,经皮水分流失增多;炎性细胞浸润,影响了皮肤正常的代谢,使得脂质、天然保湿因子及抗炎因子减少,皮肤变得干燥、脱屑,瘙痒,更易敏感。
得了湿疹后大多医生或患者会选用各种类型的外用药物治疗,由于药物的刺激,再加上反复摩擦从而对皮肤屏障功能产生负面影响,抑制表皮脂类的合成;抑制板层体的形成和分泌,致使复层板层结构形成障碍,延缓皮肤屏障功能的恢复,可能加重病情或诱发感染。
因此在湿疹治疗时重建皮肤屏障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临床治疗我们观察到外用脂类混合物联合保湿剂纠正皮肤屏障功能,有利于防治湿疹及皮肤局部细菌感染。
二、在治疗湿疹过程中如何重建皮肤屏障
医生在治疗湿疹的过程中不仅要用药物,更应该联合使用一些能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的护肤品,也就是通过保湿护肤品来补存皮肤表面的“水脂膜”和细胞之间的“灰浆”,从而加固皮肤表层的“砖墙结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修复皮肤屏障。
1、脂质
角质层角质形成细胞间复层板层膜结构是屏障功能的主要结构,适当比例的脂类混合物是形成正常复层板层膜结构的基础,当其比例失调时可导致该结构异常改变。因此,可通过补充一定量的脂质,以恢复湿疹患者皮肤屏障。 最好外用生理性脂类,如神经酰胺、胆固醇等,可直接作用于颗粒层,部分脂类被包埋在板层体内,分泌到角质层并形成复层板层结构。非生理性的脂类,如凡士林等外用后仅沉积在皮肤表面,疗效不好。同时,要注意补充的脂质成分的比例 ,因为角质层角质形成细胞间脂类混合物质的改变也是影响皮肤屏障功能的一个主要因素。 胆固醇、脂肪酸和神经酰胺以最佳比例混合同时外用才能加速皮肤屏障功能的恢复。
2、调节皮肤的pH值
皮肤的pH值可影响皮肤屏障功能,因此,在恢复湿疹患者皮肤屏障功能时,还需注意调整皮肤的局部pH值,禁用含碱性皂基的清洁剂、香皂、洗面奶等洗护用品洁肤。
3、保湿剂
保湿剂用以模拟人体皮肤中由油、水、NMF组成的天然保湿系统,作用在于延缓水分丢失、增加真皮 -表皮水分渗透、为皮肤暂时提供保护、减少损伤、促进修复过程。 保湿剂可以明显提高皮肤的含水量 ,增加皮肤弹性 ,故各种原因所导致的皮肤干燥、瘙痒及脱屑时均可以使用。 保湿剂可以预防正常皮肤受损并对已受损的皮肤有治疗作用,合理应用保湿剂能够使屏障及水合功能明显改善,促进皮肤的修复。
4、抗刺激
皮脂膜中的亚油酸、亚麻酸具有一定的抗炎、抗刺激作用,湿疹患者皮肤屏障功能破坏,亚油酸、亚麻酸减少。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增加一些活性物质,如天然活泉水、植物提取物等,在恢复皮肤屏障的同时可抵抗皮肤的炎症、刺激反应。
综上所述,目前既具有恢复皮肤屏障功能,又具有护肤作用的是脂类混合物和保湿剂,在使用药物治疗湿疹的同时,配合使用专为敏感性,干燥性皮肤 (湿疹)设计的纯保湿外用药或医学护肤品,对缓解湿疹症状,防止感染,防止复发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