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痤疮是一种多发于青少年的慢性皮肤炎症,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好发于颜面、胸背部,嗜脂性痤疮棒状杆菌大量繁殖,皮脂排出亢进,毛囊角质增生等,可形成黑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以15~30岁青年多见。
中医学有关痤疮的记载甚早,早在内经时代已有痤疮之记载,《素问 生气通天论篇》曰:“ 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中就有“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部,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的记载。古代医家多数认为属肺风粉刺范畴,因颜面主要是肺胃大肠经所过之处,所以主要是肺胃大肠郁热所致。现代中医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有了较大的突破,在众多医家肺热血热发病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血瘀、湿热等新观点。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饮食、社会压力、工作性质等问题也成为痤疮多发的诱因。
根据痤疮为肺胃火热、血热血瘀、熏蒸皮肤等主要病因导致,以清肺胃毒热、凉血化瘀为原则组成了治疗痤疮的方子,芩连枇杷膏药物主要组成:枇杷叶、黄芩、白芷、白花蛇草、连翘、赤芍、丹参。(应用提取有效成分及中药熬制制成膏剂,取药膏涂于患处,3次/d, 1月1个疗程。)。
其中枇杷叶具有清肺和胃;黄芩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白芷解表燥湿,消肿排脓;白花蛇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连翘清热解毒,散结消肿;赤芍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丹参活血祛瘀,凉血消痈。诸药共奏清热解毒、消肿除湿、凉血化瘀之功效。现代研究显示,方中连翘对痤疮棒状杆菌高度敏感,黄芩、批把叶中度敏感,其余药物具有抗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抗痤疮杆菌、抗炎调节免疫等作用,均对控制炎症的发展和消除起到很好的作用。
治疗期间均嘱患者保持精神愉快,平时保持面部清洁,温水洗脸;少用刺激性化妆品;调节饮食,少食辛辣、甜腻、油炸类食物;多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保证充足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