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视!咽喉反流性疾病:导致喉咙长期不适!

娄卫华医生 发布于2024-09-12 15:15 阅读量196

本文由娄卫华原创

什么是咽喉反流性疾病?

咽喉反流性疾病,又称反流性咽喉炎,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咽喉部位,引发咽喉部症状和体征的一类疾病。与常见的胃食管反流病不同,病变部位更上行,影响的不仅仅是食管,还涉及鼻咽、口腔、咽喉等部位。

咽喉反流性疾病的症状

咽喉反流性疾病的症状复杂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

声音嘶哑:患者的声带因反流的胃酸受到刺激,容易发生水肿,导致声音变得嘶哑或沉闷。

咽部疼痛:反流物的刺激会引起咽喉部的黏膜炎症,患者会感到喉咙痛,尤其是在说话或吞咽时更加明显。

咽异物感:许多患者会感觉喉咙中像卡着异物,时常想要清嗓,但却总是无法真正清除异物感。

慢性咳嗽和清嗓:由于反流物的刺激,患者会经常清嗓,并伴有慢性咳嗽和咳痰。

吞咽困难:咽部的炎症和水肿可能导致吞咽时的不适或疼痛。

反酸、烧心、胸痛等。

在很多患者中,往往表现为持续的喉咙不适。长期反复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十分重要。

反流性咽喉炎的病因

咽喉反流的病因多种多样,最常见的诱因包括:

食管上括约肌松弛:这是导致咽喉反流的主要原因之一。当食管上括约肌松弛时,胃中的酸性内容物容易反流至咽喉部,直接损伤咽喉黏膜。

咽喉部抗酸能力差:与胃不同,咽喉黏膜缺乏足够的抗酸保护机制,当胃酸反流至咽喉时,这里的组织容易受到酸的刺激和损伤。

迷走神经反射:胃酸反流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地引发咳嗽和清嗓动作,这种频繁的动作会进一步加重咽喉的损伤。

生活饮食习惯不良:不规律的饮食、熬夜、暴饮暴食、嗜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影响胃肠道功能,增加反流的风险。

如何诊断咽喉反流性疾病?

喉镜检查也是确认该病的重要手段。通过电子喉镜,医生可以观察到患者咽喉部黏膜的具体情况,例如黏膜红肿、水肿,声带肥厚,甚至出现典型的鹅卵石样外观。

另外,咽喉部pH值监测也常用于辅助诊断。患者在进食或吞咽之外,咽喉部的pH值突然下降至4以下,意味着胃酸反流至此,从而确诊反流性病变。

咽喉反流的预防

预防咽喉反流性疾病的核心在于养成健康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以下是详细的预防措施:

不要暴饮暴食:尽量少吃多餐,保持适量饮食,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尤其是在晚餐时。过量饮食会导致胃内压力升高,增加胃内容物反流的风险。

饮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尽量减少摄入高脂肪、酸性和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巧克力、柑橘类水果、咖啡、酒精和辣椒等。这些食物容易引发胃酸分泌过多或刺激胃黏膜,加重反流症状。

睡前不进食:避免在睡前2-3小时内进食或大量饮水,因为平躺时胃内容物更容易反流至食管和咽喉。特别是夜晚反流较为常见,因此晚上饮食要格外注意。

抬高床头:睡觉时可以通过抬高床头15-20厘米,使上半身略微倾斜,以减少胃酸和食物反流的几率。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夜间反流加重症状。

戒烟戒酒:吸烟会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张力,增加胃酸分泌,从而加剧反流。而酒精则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酸过度分泌并增加反流风险,因此建议患者戒烟戒酒。

控制体重:过度肥胖会增加腹部压力,促使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和咽喉。通过健康饮食和适度运动,保持适当的体重,有助于降低反流的风险。

保持良好作息,不熬夜:规律作息可以帮助维持胃肠道的正常功能,避免胃酸分泌过多。长时间熬夜和压力大容易导致胃酸过度分泌,加剧反流症状。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反流症状,尤其是喉咙不适、持续的声音嘶哑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症状,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咽喉反流性疾病虽然在早期可能只是轻微的不适,但若不及时处理,病情可能会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那些常感到喉咙不适、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的人,不妨考虑是否患上了咽喉反流性疾病,及早就医治疗。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