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腺样体肥大,可能很多家长都不陌生,这几年网上关于它的内容非常多。
有的家长就问:
是不是近两年腺样体肥大发病率变高了?
为什么有这么多腺样体肥大的孩子?
有医生解答到:腺样体肥大是3~10岁儿童的常见多发病,据报道腺样体肥大的发病率为9.9%~29.9%。虽发病率高,但这些年并没有上涨趋势。我们觉得腺样体肥大越来越多,是因为大家对它更加重视了。
大家重视腺样体是好事,但腺样体该不该切,还得要医生通过专业的检查,根据孩子的情况来判断。
面对网络上各种信息,爸爸妈妈难免紧张,也容易陷入不必要的焦虑。
腺样体肥大分生理性和病理性
出现这3种情况尽早就医
孩子腺样体增大有2种,一种是生理性肥大,一种是病理性肥大。生理性肥大,我们不需要担心;病理性肥大,我们需要及时诊治。
腺样体是人体免疫器官,位于鼻腔最后端,是咽喉最顶部的淋巴组织。在宝宝1岁左右时,腺样体开始发育,通常3~7岁左右,腺样体处于生长顶峰,可出现生理性腺样体肥大。
生理性腺样体肥大,不会对孩子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也不需要治疗,我们可以不用理会。绝大部分小朋友在10岁后,腺样体会萎缩消失,成年后几乎没有或仅有少许残余腺样体。
腺样体作为免疫系统的一员,遇到病原体入侵,会发炎发肿,变得更加肥大,类似扁桃体发炎一样。
正常情况,当病原体被清除后,这种短暂的肥大会恢复,我们不需要太担心。
有时候孩子反复发生炎症,腺样体会出现持续增生、肥大,消不下去。这样就被称为病理性腺样体肥大,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病理性的腺样体肥大会引起孩子鼻塞、打鼾、呼吸不畅,还会造成孩子容易反复发生鼻窦炎、中耳炎,甚至会损伤听力。
当病理性的腺样体肥大到一定程度,会引起孩子憋气、呼吸暂停,长期缺氧。
这样缺氧状况严重,甚至会损伤孩子大脑,影响孩子认知发育,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腺样体肥大合并扁桃体增大,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重要危险因素。
病理性腺样体肥大对孩子健康危害多多,但肉眼无法监测它的状况,我们可以观察孩子是否有以下3种情况,决定是否就医。
1.频繁出现鼻塞、呼吸粗重:
腺样体肥大最直接影响是呼吸通畅度,当我们观察孩子有鼻塞、呼吸加重,白天、晚上都有,晚上睡着后更重时,就需要及时就诊排查。
2. 口呼吸:
在健康、平静状态下,孩子鼻子也不能顺畅通气,有明显的气流从嘴巴进出。
怎么判断孩子有没有口呼吸?可以用小镜子放在孩子上唇处,镜面朝下对准口部,如果有镜面有雾气,就有口呼吸。
3. 打鼾:
平均1周内有超过3晚有明显打鼾,调整睡姿后也无法改善,也需要考虑就诊评估。
孩子出现腺样体面容、耳痛、咽部不适等症状的时候,估计腺样体肥大已经比较严重了,更应该及时到专业的耳鼻喉医院干预治疗。
提示
由于有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疾病孩子也可能会出现上面这些症状,明确孩子是否是病理性腺样体肥大,还需要医生结合孩子症状,通过电子鼻咽镜检查或鼻咽侧位片(X线)检查,进一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