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家长朋友们育儿知识的增加,“腺样体肥大”这一概念正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
由于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以及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腺样体肥大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儿童的常见病之一。然而,尽管这一疾病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许多家长对其仍然是“一知半解”。
腺样体为什么会“肥大”?
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与腭扁桃体、舌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咽侧索以及咽后壁淋巴滤泡共同组成咽淋巴内环。咽淋巴环是人体防御病毒细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含有广泛的淋巴组织。正常生理情况下,腺样体在6~7岁发育至最大,之后逐渐退化。
腺样体可因炎症的反复刺激、过敏反应等发生病理性增生肥大,并可导致患儿出现鼻塞、张口呼吸、睡眠打鼾等耳鼻咽喉及上呼吸道的一系列症状。腺样体肥大的常见诱发因素有:反复感冒、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咽炎、扁桃体炎等。
家长可关注这5种表现
慢性鼻塞
还可伴有流涕和闭塞性鼻音。
张口呼吸
用嘴呼吸,嘴巴长时间张开,可伴有嘴唇干裂、口干、口臭。
打呼噜
睡觉时打呼噜,严重者出现睡眠呼吸暂停,打呼噜≥3 晚/周需要重点关注。
睡眠不安
反复觉醒、多梦、易惊、磨牙、遗尿。因夜晚睡眠质量差,白天会表现为嗜睡、疲乏。
腺样体面容
下颌后缩、腭骨高拱、牙列不齐、门牙突出、上唇短厚、缺乏表情。
此外,腺样体肥大会堵塞咽鼓管咽口,引起耳部症状,如:听力下降、耳闷胀感、耳鸣;腺样体肥大合并鼻腔炎性疾病时,鼻腔炎性分泌物流至咽部,刺激咽部黏膜,可引起咽干、咽痛、咽部异物感、刺激性咳嗽等。
因腺样体肥大患儿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内分泌功能紊乱,可引起生长发育障碍,表现为厌食、呕吐、营养不良,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等。
提示
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及时发现并就医。诊断腺样体肥大的方法包括临床症状观察、前鼻镜检查、内窥镜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医生可以通过检查孩子的鼻腔,了解腺样体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