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耳鼻喉科的“春节病”

娄卫华医生 发布于2024-02-06 15:01 阅读量379

本文由娄卫华原创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阖家团圆、辞旧迎新;亲友相聚,把酒言欢……但春节也是耳鼻喉疾病的高发季节。要平安度过春节,应该注意预防以下几种耳鼻喉科的“春节病”的发生。

预防“鼻出血”

今年春节比较早,北方的天气比较寒冷,人们举家团圆,家家户户的暖气比较足,没有暖气的家庭也会开足空调暖风、睡电热毯,这些措施使室内的空气非常干燥,容易导致鼻腔出血。同时节日期间饮食多辛辣油腻、吸烟喝酒、熬夜娱乐……都会致“上火”,引起“鼻出血”。

如果发生鼻出血,不要紧张,不管是哪一侧出血,应赶紧低头,身体前倾、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双侧鼻翼,一般持续3~5分钟,大多数鼻出血都能自行止住。同时可以用冰袋或者凉毛巾在鼻根部、前额部冷敷,也可以帮助止血。

如这种办法不能止血,立即去医院看急诊,耳鼻喉科医生会采用鼻腔填塞等止血办法帮助你,同时采用专科检查手段查找出血原因。

鼻出血的原因非常复杂,如高血压,血液病、肿瘤、传染病、慢性肝肾疾病等都可能引发鼻腔出血,因此不可轻视,需要高度注意其他原因引起的鼻出血。

小心咽喉及食道异物

咽喉“异物”在耳鼻咽喉科急诊疾病病种中应该是最常见的。春节期间聚餐多,人们畅谈阔论,更有甚者嬉戏打闹,误吃鸡鸭鱼肉骨头的概率就更高了,尤其扎鱼刺的病患明显增加。咽喉“异物”的主要症状就是吞咽疼痛伴梗阻感。如果发生咽喉异物,应当及时去医院就诊,让医生取出。千万别咽饭团、馒头等,试图将异物吞下。在压力作用下可能使尖锐的异物刺穿食道壁,也可能刺入肺、主动脉、心脏,小病变大病,甚至危及生命。

另外,有一种春节特有的异物——年糕。有些本身有吞咽障碍的老人,节日喜欢吃糯米类的食物,有时不慎会将整个的年糕梗在喉部,导致窒息,甚至死亡。所以,建议叮嘱家中老人吃此类食品一定要小口吃、细嚼慢咽,有心脑血管疾病、偏瘫等功能障碍的病人禁忌食用此类食物。  

避免“喉咙痛”

预防急性咽喉炎及扁桃体炎

春节来临,冬春交替、万物复苏,细菌、病毒也繁殖旺盛,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人们节日聚会、喝酒、唱歌、吃各种高热量油腻辛辣食品,年轻人打牌、追剧睡得又较晚,外因加上内因,就会出现喉咙痛,咳嗽、甚至发烧、化脓。所以,节日娱乐、饮食也需有所克制,人多的场所注意室内通风。注意生活规律、适当休息、多喝水,一旦咽喉疼痛不适可以吃些板蓝根等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如果2~3天未见好转,甚至加重,请及时去医院就诊。

谨防突发性耳聋、耳鸣

突发性聋或称“特发性突发性聋”,简称“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突发性耳聋患者近年来明显增加,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患者节日期间由于生活作息规律被打乱,饮食规律被破坏,引起心理、生理功能紊乱。加之有些患者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就会导致内耳的微循环障碍,出现急性的突然出现的耳鸣、耳聋。如出现这类症状就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相关听力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大量的医学证据证明 “突发性耳聋”越早治疗,恢复的几率越高。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