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腺样体是位于鼻腔后部,鼻咽顶后壁的一团淋巴组织,表面呈橘子瓣样。腺样体在儿童3—7岁时开始逐渐增生长大,到8—10岁逐渐萎缩变小。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反复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等炎症因素的刺激而出现病理性增生,导致患儿出现打鼾、张口呼吸等症状,就叫腺样体肥大。腺样体肥大是儿童耳鼻喉常见疾病,其发病率为9.9%-29.9%。
腺样体肥大有哪些危害?
患儿会出现鼻塞流涕、持续张口呼吸、睡眠打鼾、睡眠不安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者还会并发分泌性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这些症状持续存在,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高和智力发育。
长期张口呼吸也会导致颌面骨发育障碍,出现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上唇上翘、面容呆滞等,也就是很多家长非常关注的“腺样体面容”。
腺样体面容一旦形成,难以恢复,会严重影响孩子的颜值。所以,如果儿童出现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等腺样体肥大症状,应该及时进行治疗。
腺样体肥大一定要手术切除吗?
腺样体肥大有2种:生理性肥大不用理会,病理性肥大需要警惕。
• 生理性肥大:腺样体是淋巴组织,一般在孩子3-7岁时处于生长顶峰,此时可能出现生理性腺样体肥大,不会对孩子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也不需要治疗,可以不用理会。
• 病理性肥大:当孩子发生炎症(如感冒)时,腺样体会出现病理性增生,药物治疗消除炎症后,肥大的腺样体会消退。但如果孩子反复感染、肥大的腺样体消不下去时,便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引发鼻塞、打鼾、张口呼吸,甚至缺氧,严重时还会诱发一系列并发症,需要及时治疗。
病理性的腺样体肥大对孩子健康影响非常大,仅凭肉眼无法监测到它的状况,建议及时就医,通过鼻窦CT、睡眠监测、电子鼻咽喉镜等系列检查,判定孩子是否达到了手术指征。
如果达到以下手术指征,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才建议手术治疗:
✔ 肥大的腺样体占据了后鼻孔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二以上;
✔ 扁桃体和腺样体反复感染炎症,经药物治疗无效,且肥大的腺样体已经严重影响孩子的生活和生长发育,鼻窦炎、中耳炎反复发作时,建议尽早手术;
✔ 经睡眠监测,孩子血氧饱和度过低,有呼吸阻塞、呼吸暂停等问题。
所以家长也无需要太过焦虑,并不是孩子一有腺样体肥大,就必须得手术的。医生会结合症状、体征,腺样体占鼻咽部的比例等客观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才能决定是手术还是药物控制。
提醒:冬天屋内外温差大,就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流感季节,病菌容易累积到鼻咽部、口咽部,出现炎症。因此,当孩子出现鼻子不通气、张口呼吸,轻微流鼻血、鼻子干、听力下降,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喊名字不回应时(出现中耳炎),应尽快就医不要耽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