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冒后耳闷、听力下降?可能是患了这种“中耳炎”

娄卫华医生 发布于2023-09-01 11:07 阅读量701

本文转载自郑州民生耳鼻喉医院

儿童是各型中耳炎的好发人群,尤其是感冒后,更容易感染急性中耳炎。


为什么孩子感冒后易得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OME)是不伴有急性炎症表现的中耳积液,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3个月)和慢性分泌性中耳炎(≥3个月)两种类型。

由于儿童的咽鼓管相对较短,宽而平直,一旦呼吸道感染(流感)后,鼻部及咽部的分泌物和细菌等,特别容易从咽鼓管侵入到中耳中,引起急性中耳炎。

中耳腔与外耳道是不通的,鼓膜将中耳腔与外耳道隔离开。中耳腔唯一与外界相通的管道是咽鼓管,咽鼓管一端开口于中耳腔前下方,另外一端开口于鼻咽部顶后壁。其主要功能是平衡中耳腔和外界的压力

而且,有些孩子在鼻塞、鼻堵期间,习惯用双手同时捏紧两侧鼻翼使劲用力,殊不知,这样擤鼻子很容易让鼻腔内带有细菌或者病毒的分泌物,逆向流入鼻腔后部的鼻咽,甚至直达中耳,进而导致鼻窦炎或中耳炎

如何正确擤鼻涕:有鼻涕时,尽量一个鼻孔一个鼻孔地擤,用手交替压着一侧鼻孔,轻轻擤另一侧,这才是正确的擤鼻涕姿势。


分泌性中耳炎症状有哪些?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OME)定义为无急性感染征象的中耳腔积液。常发生于急性中耳炎之后,但也可能发生于单纯咽鼓管功能障碍时。最典型的症状轻度的听力下降,像是耳朵里塞了耳塞一样。

分泌性中耳炎导致的听力下降是永久的吗?

分泌性中耳炎导致的听力下降,随着中耳腔的积液排出就会恢复正常,所以对于很多家长担心的OME会不会永久性影响孩子听力,答案是不会的,家长们对此不用过分紧张。

此外,分泌性中耳炎也可能会出现其他症状,但概率相对较低,包括耳痛、睡眠障碍、耳胀满感、耳鸣或平衡障碍

分泌性中耳炎需要做哪些检查?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带孩子就诊,完善耳内镜检查还有声导抗检查。如果耳内镜显示鼓膜呈琥珀色,或者透过鼓膜能看到气液平,结合声导抗检查是一个B型鼓室图,就能确诊是分泌性中耳炎;如果耳内镜下鼓膜呈红肿、膨隆充血的状态,则是急性中耳炎,中耳腔感染的表现。


分泌性中耳炎怎么治疗呢?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OME)是一种自行消退的疾病,“观察随访”是首选策略。但如果随访2周没有好转,建议及时药物治疗,严重者需要手术治疗,因此家长一定要警惕!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OME)是一种自行消退的疾病,“观察随访”是首选策略。但如果随访2周没有好转,建议及时药物治疗,严重者需要手术治疗,因此家长一定要警惕!

1.药物治疗

临床上用于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药物有抗菌药物、鼻用减充血剂、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药物等。药物治疗一般2-4周复诊一次,随访3个月。

       抗菌药物

口服或静脉给予抗菌药物用于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如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等广谱抗菌药物。

糖皮质激素

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进行抗炎治疗,如口服地塞米松片、泼尼松龙片。短期局部运用激素治疗可使症状短暂改善,且可降低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的发生风险。

鼻用减充血药及抗组胺药

为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可选择1%麻黄素滴鼻液、0.05%盐酸羟甲唑啉滴鼻液滴鼻。

2.手术治疗

如果单侧或双侧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OME病程超过3个月,鼓室图呈B型或C型,符合下列情况之一,便可以选择手术。

言语、语言或学习问题风险(合并与OME无关的听力下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颅面畸形,如腭裂等;以及不可纠正的视力下降);

鼓膜结构损害(如,上鼓室内陷袋形成);

持续性OME相关听力下降≥40dB

双侧OME持续≥3个月单侧OME持续≥6个月,或OME反复发作且过去12个月内OME累积持续时间≥6个月;

症状的OME(如,耳痛、睡眠障碍、耳鸣、眩晕或平衡障碍);

反复严重的急性中耳炎发作。

手术方式多为鼓膜穿刺、鼓膜切开置管术、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等。

鼓膜切开置管术

鼓膜置管术是在鼓膜切开的基础上将中耳通气管置入鼓膜,防止鼓膜切开口自然愈合,从而使鼓室处于长期与外耳道通气的状态。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是在鼻窦内窥镜下,用球囊扩宽咽鼓管,让中耳腔里的积液顺着咽鼓管咽口排出,手术更微创,孩子受罪少。


分泌性中耳炎不治疗可以吗?

当然不行!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OME)不及时治疗,会影响患儿的中耳结构和功能、言语发育甚至日常学习生活。

1.影响中耳结构及功能

鼓室负压和积液可影响鼓膜、蜗窗、听骨链的活动度,导致听力损失、继发粘连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堆积)等。

2.影响听觉

如果急性中耳炎治疗不及时发展为慢性中耳炎后,可能导致长期或间接性流脓、鼓膜穿孔,影响声波向内耳的传递,引发听力下降,导致传导性听力损失

3.影响孩子的言语发育

如果在儿童语言发育关键期听不见声音或听不清声音,会降低儿童对环境声和言语声的识别能力,表现为言语发音模糊,或出现与年龄不相称的语音错误。

4.影响日常交际和学习能力

因听力下降、听不清,可能导致儿童在日常学习中听不清老师和同学说什么,表现为反应比较迟钝,甚至『不理人』,影响儿童的日常交际与学习能力。


如果你家孩子频繁出现揉耳朵、掏耳朵、反应慢半拍、调大音量等表现,警惕分泌性中耳炎引发的听力下降,赶紧带孩子来医院看看吧!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