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大便几次算正常?便意是人体最基本的生理反应之一,当体内存储的粪便体积达到一定阈值,直肠壁上的感觉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就会发出冲动到脊髓骶段排便低级中枢,然后再传到大脑高级中枢,接着就会产生小腹、肛周坠胀,想要排便的感觉。
正常情况下,人排大便的频率为每周 3 次至每日 3 次,粪便量大约 100-200 g/日,含水量 60%-85%,其排出时呈黄褐色圆柱形软便。
憋大便有什么危害?
如果我们在短时间内不方便排便,大脑就会抑制脊髓腰骶段排便中枢,便意就会暂时消失。憋回去的大便会从直肠返回到结肠中,在结肠那儿,便便的水分会被身体重新吸收,体积变小,你以为就这样憋回去啥事都没有吗?
残酷的现实是,憋大便危害还不小:
1. 便秘:人们若经常憋大便,粪便会在肠内停留过久,因水分过度吸收而变得干硬,引起排便困难,引发便秘。
2. 致癌因素增加:大便憋久了,其中的有害物质可能会被肠道吸收,导致精神不振、头晕乏力、食欲减退,甚至会增加肠道恶性病变的风险。
3. 引发心源性昏厥:如果心血管病患者因憋大便引发便秘排便困难,可能会发生心源性晕厥。
便秘的原因是什么?医学上的便秘指排便次数减少,即每周少于 3 次,粪质干燥坚硬,排便费力。
便秘的原因主要是这两种:
排便习惯不良:不规律的排便、憋大便、排便时注意力不集中等都会导致便秘。尤其是反复多次憋大便,会导致大便通过肠道的时间延长、排便的次数减少、直肠的感觉功能减退。
不良饮食习惯:摄入的食物过少、食物中缺乏足够的纤维素或者饮水不足,均可导致肠内粪团的量不足以刺激肠道的正常蠕动,肠内容物转运减慢,从而导致便秘。
预防便秘需要调整生活方式,合理膳食,保证每日摄入膳食纤维 25-35 克,多饮水(每天至少 1.5-2 L),适当运动,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结肠活动在晨醒和饭后的时候最活跃,一般建议便秘患者在晨起或者餐后 2 小时内尝试排便,排便时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
重视肠镜检查
除了不能憋大便外,当排出的便便出现这4种情况的时候,一定要引起重视,最好去医院做个肠镜检查。
1. 排便量少正常的排便量是半斤左右,如果肠道排便很少,就说明肠道的功能下降,同时也会导致毒素垃圾在肠道的堆积,久而久之,造成肠炎、肠溃疡甚至肠癌的发生。
2. 排便次数不正常无论是便秘还是腹泻,都是肠道功能不正常的变现,不重视,就会导致痔疮、黏膜损伤以及肠道息肉等疾病的发生。
3. 排便习惯无规律正常人的大便是“香蕉型”或是“金字塔”型,如果你排便的形状不一样,或是没有规律,那就说明你的肠道也有异样。
4. 排便出现颜色如果出现排便颜色的变化,像黑便一般都是上消化道出血导致的,而血便可能是肠黏膜出血、肠息肉出血、肠肿瘤出血或是痔疮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