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肠癌的六大因素,早发现,早治疗!

肖祥斌医生 发布于2023-07-21 11:09 阅读量557

本文转载自网络

肠道作为人体“最劳累的器官”,80%的消化和吸收在肠道内完成,90%的毒素靠肠道排出,夜以继日的干着最脏最累的活,却被人误以为能坚强地处理各种酸甜苦辣。



肠道还是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长约7~9米,肠黏膜面积大约200~250㎡,集结了人体60%~70%的免疫细胞,前仆后继地对抗着不断入侵的细菌和病毒,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


肠道是否健康,辨“便”知

便便的气味:由吲哚、臭粪素、硫化氢、胺、醋酸、丁酸物质共同组成。

便便的颜色:由胆汁色素决定(因胆汁与肠内消化物质混在一起)。

健康正常的大便:没有太明显的恶臭、黄色或黄褐色、香蕉状或圆柱形。

不健康的大便:强烈臭味,黑褐色或黑色,块状、泥状、水样状、半链状。


肠癌由哪些因素引起?

1、长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食物
这类的食物在人体大肠停留的时间比较长,比较容易形成致癌的物质。因此,大家要注意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吃含膳食纤维和淀粉多的食物。例如马铃薯、谷物、大米。

2、遗传

25%的肠癌发生在有肠癌病史的家庭里;有些家庭的绝大多数成员易长息肉,如果任其发展的话,肠癌的发病率同样也是25%。50岁以上的老年人应做好各种措施预防肠癌。


3、职业因素

肠癌并不是一种职业病,但职业因素和肠癌的发病却有内在关系。在肠癌患者中,生产石棉、绝缘材料的工人较为常见,且动物实验也证实过这一点,吞食的石棉纤维可穿透肠黏膜。

除此之外,在一些皮革制造、金属工业和棉纱纺织的行业,这些行业肠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比其他的行业要高一些。


4、饮食因素

在肿瘤的发病过程中,饮食因素是较为重要的因素,人类每天无时无刻不在摄入着各种各样的食物,而这些食物在经过人体肠道新陈代谢时就易引起病变。临床约有85%的肿瘤发病都和环境因素以及生活方式有关。

其中50%的环境因素在一定程度和饮食、营养有联系。特别是消化道系统的肿瘤发病,比如常见的胃癌、食道癌和肠癌等。


5、体力活动

肠癌除了和职业因素有关,也和体力活动密切相关。体力活动减少,可促进肠癌的出现和恶化。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体力活动的减少,粪便在肠道中的通过时间就会有所延长,从而也增加了致癌物和肠黏膜接触的机会。


6、其他因素

烹调方式的不同也会导致食物当中的致癌物质增加,尤其是烧烤和油炸的食物,在高温的情况下会分解更多致癌物质。

特别是烧烤中的肉质,如羊肉串、鸡翅等,其含有的苯丙苾是一种强烈致癌物。多吃也容易引发肠癌。


如何有效远离肠癌?

饮食适量适时: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它和我们平时的饮食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晚餐,要多注意,不能吃得太晚太饱。

人到中年以后,消化道功能不再像年轻人那样强大,如果晚餐吃得过晚和过饱,容易造成消化不完全,产生大量有害物质累计在肠道中,大大加大了患肠癌的风险。


减少脂肪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不仅是心脑血管的大敌,更是肠道健康的一大隐患。比如猪油、肥肉、动物内脏等食物,如果吃太多容易诱发结肠癌。

这类的食物一般含饱和脂肪酸,它对人体很多方面有危害,消化道是其中之一。若是用不饱和脂肪酸代替,效果是不错的,例如橄榄油。


多补充硒元素:硒元素是被广泛证明的和癌症有密切关系的元素之一,缺硒可能导致直肠癌的发病率增加。常见的含硒元素较多的食物有大蒜、芦笋、蘑菇、芝麻等等,都是常见的食物,在饮食搭配中增加它们的比例,远离肠癌发生的风险。


餐后慎吃甜食:对于曾经饮食习惯不好的中老年人,尤其应当注意防范各种肠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在晚餐中或晚餐后进食甜食。本身晚餐就不宜吃得过饱,如果再加入高热量的甜食,就更加重了肠道负担。为了肠道的健康,应当纠正晚餐摄入甜食的不良习惯。


积极参加运动:运动对身体健康有益,对于预防肠癌,适当运动也是有影响的。可以通过运动来平衡饮食摄入,帮助肠道蠕动,有助排泄,降低有害物质在肠道中的积累,降低肠癌发生概率。


最后提醒大家,结直肠癌是少数能通过筛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恶性肿瘤之一,如果能及早发现、积极治疗,治愈的概率很高。

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家族性结肠多发性腺瘤病、结肠息肉、软组织肿瘤和骨瘤的人是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如有不适及时前往正规医院诊治。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