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值夏季,天气越来越热,许多人会因饮食不洁、吃冷饮、腹部受凉等原因出现腹泻(俗称“拉肚子”)的现象,腹泻成为夏季高发的一大胃肠问题,那么,如何预防、治疗夏季腹泻呢?
夏季为何易得急性胃肠炎?
夏天高温高湿,微生物比较活跃,在外就餐或吃隔夜食物,很容易导致消化道感染。另外有些人喜欢喝冷饮,引起胃黏膜的收缩,胃供血不足,胃部抵抗力下降,导致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可导致呕吐、腹泻,使人体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如治疗不及时,可能出现比较严重的消化道出血,甚至肠穿孔等严重的并发症。如果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可能出现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
一旦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最好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因为早期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胃肠道过敏等疾病,都可能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医生会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然后根据患者的症状及病情的轻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遭遇急性腹泻怎么做能好得快?
腹泻,是再常见不过的一种症状了,在许多人眼里,它是“小病”,然而只有亲身经历一次急性肠胃炎,才能切身体会到那种上吐下泻、全身乏力的痛苦。
首要任务防脱水,最常见的办法是多喝水。WHO推荐口服补液盐III,用250毫升温水冲开,少量多次饮用,不要等到口干才喝。
除了预防脱水,还要预防电解质紊乱的发生。尤其是婴幼儿,他们抵抗力差,患病后处理不当就会引起电解质紊乱,即低钠、低钾、低钙和低镁,应及时就医。
急性期:多喝水喝粥 低脂少油
在腹泻急性发作期,除了维持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饮食方面该怎么做?
急性腹泻常伴随有炎症,这时候肠壁通透性增大,如果食用高蛋白食物如虾、蟹、蛋等,容易增加致敏的风险,这时候如果摄入油煎、油炸类含脂肪量高的食品,也会加重腹泻症状。因此,患者要注意减少食物对肠道的刺激,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例如多喝水或者稀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