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普遍的3种症状,一旦出现,立刻就医!

肖祥斌医生 发布于2023-04-26 10:15 阅读量445

本文转载自网络

        肠道息肉是肠道黏膜中生长出来的隆起,病因通常与肠道内有炎症、遗传、出现腺瘤等病变有关。其中炎症属于良性凸起,是肠道中非常常见的病变,而遗传和腺瘤性息肉则有癌变风险,恶变的可能性较大。



        为什么肠道容易长息肉?

        摄入多高脂肪、低纤维素的食物:高脂肪食物容易在肠道内留下油脂,导致肠道肥腻不净,从而黏住一些代谢废物。积累得多了,就容易引发肠道内炎症而出现溃疡。这些溃疡一边发生一边愈合,在愈合过程中就形成息肉。而低纤维素的食物,不利于肠道蠕动,食物残渣在体内留存时间过长,引发便秘,促使身体过于用力排出粪便。当肠道用力时,其中的血管容易因为充血而肿胀,最终形成息肉。

        肥胖:吃得太多、太油腻,容易引发肥胖;肥胖反过来又阻碍了肠道功能发挥,形成恶性循环,也给肠道息肉的生长提供了便利。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下降,肠道的蠕动就会变得缓慢。息肉是肠道功能失常、肠内环境不净而长出来的。

        其他:遗传、肝胆代谢慢、运动过少等都有可能使肠道内生长息肉。当肠内有息肉时,会根据其生长大小、发展程度的不同,出现不一样的症状表现。


        肠道长了息肉后,会有什么症状?


        1、出血:出血是肠道息肉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常见于大便发黑或者便中带血。如果没有吃动物血、黑桑葚等染黑大便的食物,那么黑便基本上能确定有消化道出血的情况。胃出血和小肠出血的时候,血液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较长,就会与大便糅合在一起而排出。

        2、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大便时粗时细,可能是肠道内长了息肉。倘若息肉体积比较大,会阻挡肠中的食物残渣,使其无法按照正常速度蠕动。部分精细的粪便会通过息肉,正常速度到肛门而变成稀便排出;其他的在积累到一定数量、被肠道反复吸收后缓慢到达肛门,这也是便秘的原因。

        当肠道息肉长大到一定程度,会严重阻塞食物残渣或者粪便,造成长时间无法排便而成为肠梗阻或者肠套叠。


        3、其他:息肉还可能会引起腹部肿块、恶心呕吐、贫血等症状,如果便秘的同时有这些现象,就要考虑是否肠道中有息肉,及时做肠镜以明确诊断。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