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肠癌也称结直肠癌(包括直肠癌和结肠癌),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恶性肿瘤。已经高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三位,仅次于肺癌和胃癌。
目前我国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远低于美国以及日韩,85%以上的结直肠癌发现即已属晚期,即使经过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明显低于40%;
相反,早期结直肠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5%,甚至可以完全治愈。结直肠癌主要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尤其是腺瘤性息肉被公认为癌前病变,而息肉要演变为肠癌需要5-10年以上的漫长时间,因此,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筛查发现息肉,阻断其癌变进程。
哪些人需要筛查?
建议普通人群应该在40岁以前开始筛查。而以下人群,应提前至30岁进行筛查:
1. 原因不明的便血或有便潜血检查阳性;
2. 有慢性腹泻、顽固性便秘、大便习惯改变或大便性状异常、腹痛、腹胀、腹部不明肿块的人群;
3. 不明原因的消瘦或贫血;
4. 结肠癌术后、肠息肉术后、炎症性肠病人群;
5. 有大肠癌家族史;
6. 有大肠息肉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7. 既往进行过胆囊或阑尾切除的人群。
结直肠癌的筛查宜早不宜晚,有不良嗜好(比如肥胖、久坐、爱吃肥肉、烟酒嗜好等)者,是肠息肉的高发人群,建议越早越好,不要等出现症状再去检查。
如何筛查?
1、便潜血检查
便潜血检查简便、安全、经济,并且在结直肠癌普查中取得明显的成功,如出现阳性结果可进行肠镜检查。但由于缺乏高度的准确性,因此仅仅作为初筛手段。
2、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是结直肠癌筛查的有效手段。能让医生清晰直观地发现病灶,进行病理钳取及息肉摘除。较便潜血检查而言更加科学准确。同时,无痛技术(无痛胃肠镜)的开展也降低了患者在检查中的不适感。
年龄≥40岁,具有以下一项者可视为高危对象:
1. 粪便检测为阳性者;
2. 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一级亲属指的是:父母、子女以及同父母的兄弟姐妹);
3. 本人有癌症史或肠息肉史;
4. 同时具有以下两项及两项以上者;慢性便秘、慢性腹泻、黏液血便,不良生活事件史(发生在近20年内,并在事件发生后对调查对象造成较大精神创伤或痛苦)以及慢性阑尾炎史。
对高危对象做肠镜检查,阳性者根据治疗原则处理,阴性者可按照医生推荐周期复查;如筛检出肿瘤,可选择内镜下或外科手术切除,并进行综合治疗;检出息肉,摘除后具体复查频度可遵循医生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