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手术疗法
对于不宜手术切除的瘢痕,可采用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很多,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及瘢痕特点进行选择。
1.药物防治
用于防治瘢痕的药物非常之多,主要有:
(1)皮质激素类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瘢痕的制剂是去炎松-A(Triamcinolone Acetonide),又名曲安奈德。本制剂注射到瘢痕组织内,通过使成纤维细胞的mRNA下调,阻止成纤维细胞增殖,并抑制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与其它细胞外基质产生,同时可减轻炎症反应,减轻瘢痕的增生,还可以使伤区的TGF-β、IGF-1等促瘢痕增生的生长因子减少;另一方面,去炎松-A能使胶原酶抑制剂-α巨球蛋白减少,使蛋白酶增多,加速胶原的降解。
去炎松A(曲安奈德)的剂量为lcm2瘢痕用药5~10mg,每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20mg,6~10岁儿童用量可为成人的半量。每次用量以10~40mg为宜,分多点注入瘢痕组织内,每周一次,4~8周为一疗程。这种方法对小面积病理性瘢痕、尤其是瘢痕疙瘩很有效,但必需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避免不应有的负效应副效应如:局部皮肤萎缩、色素减退或脱色,、毛细血管扩张,乃至皮肤坏死、溃疡形成等;全身反应如高血压,骨质疏松,消化性溃疡穿孔或诱发畸胎,甚至出现库欣综合征等。
(2)维甲酸类药物
能促进上皮细胞生长,能使瘢痕内的成纤维细胞前胶原基因表达受抑,减少胶原合成,使成纤维细胞的DNA合成减少,抑制其生长,减轻局部炎症。不过在瘢痕治疗中并不常用。
(3)曲尼司特(tranilast)
这是H1组织胺拮抗剂,它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用曲尼司特治疗瘢痕疙瘩时剂量要大,一般用200mg,3次/日,服用半年以上才有显效。用离子透入法将曲尼司特透入,对减轻病人的痒、痛等症状明显优于口服法。
(4)钙离子通道阻制剂
钙离子通道阻制剂可导致引起胶原酶合成率增加及限制胶原合成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一旦启动,即使停止使用这些药物或条件,恢复细胞恢复的正常形态,其胶原酶合成率的增加仍可持续到第6天。常用的有异搏定。
(5)干扰素(Interferon,IFN)
包括IFN-α、β、γ。其作用是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抑制胶原合成所需的脯氨酸羟化酶,阻制胶原产生;还能剌激胶原酶分泌,促进胶原降解。联合应用IFN-α和IFN-γ可以降低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的mRNA水平,还能抑制成纤维细胞分泌bFGF进而抑制胶原合成,阻止瘢痕增生。
(6)中医中药
内服通脉灵片对胶原合成有抑制效应。外用黑布膏、复方艾叶煎浸剂、鸦胆子软膏等均有一定疗效。2.瘢痕的压迫疗法
压迫疗法是通过对瘢痕区施加压力,使局部血流量减少、低氧,成纤维细胞发生退行性改变,胶原间的内聚力下降,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发生降解、凋亡;压迫疗法还使胶原酶抑制因子--α巨球蛋白减少,胶原酶活性增强,造成胶原产生少、而胶原分解多,达到治疗目的。压力压迫疗法临床治疗时要注意“早期、适量适度、持久”的原则。最好在伤口开始愈合时开始治疗,压力以不影响患者上下端血运和患者可耐受度为宜度,大多数文献推荐的压力为24~30mmHg (1mmHg=0.133kPa)。弹力套必须每天穿用18~24h,时间一般是3~6个月,也有长达2年的。治愈的标准是瘢痕平软,色泽变白、变淡。
3.硅凝胶膜在瘢痕治疗中的应用
樊东力等根据硅凝胶有防治瘢痕增生的效力效用,对国产新型硅胶( NSGS)进行改造并在进行了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后用于临床,发现用硅胶膜组的瘢痕形成明显低于对照组,瘢痕组织内Ⅲ型前胶原含量增加,透明质酸增加,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的功能受抑制,胶原沉积量减少,防治瘢痕效果明显。
关于硅凝胶膜治疗瘢痕的机制,多数学者倾向于“水合作用”学说。硅胶膜使水分蒸发减少,皮肤内水分转移到角质层,使间质内水溶性蛋白及许多低分子水溶性混合物向表面扩散,间质水溶性物质减少,流体力学压力下降,瘢痕组织因而软化。目前国外的硅凝胶制品瘢痕敌(cica-care)、国产的瘢痕贴等已用于临床多年。治疗时密闭性是治疗的关键,用弹性绷带或弹性制服固定于瘢痕表面。使用时间应每天在12h以上,并每天清洁瘢痕部位,1个疗程应持续2个月以上。
4.放射治疗
放射线可破坏成纤维细胞,减少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的内胶原的产生,并影响细胞外基质基因的表达,损害也能使结缔组织干细胞遭受损害。用浅层X射线照射早期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可产生一定的疗效。放射治疗只适用于面积不大的增生性瘢痕,对瘢痕疙瘩更为适用。用32P贴敷瘢痕处,通过释放β射线使成纤维细胞停止分裂。锶90(90Sr)放出释放出的高能β射线可抑制瘢痕增生。放射治疗一般的副作用有色素沉着、局部搔痒瘙痒、感觉障碍或疼痛感。然而,应用放射线治疗瘢痕引起癌变问题应加以重视。
5.瘢痕的激光治疗
激光的光能变为热能使组织产生烧灼、凝固或组织气化效应。用ND:YAG激光(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可以使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长与功能受阻受到影响。超脉冲CO2激光、点阵激光、点阵射频等离子束均可用于瘢痕的治疗。
6.基因疗法在瘢痕防治中的前景
基因疗法通过转基因方法将遗传物质导入某类患者的特定细胞内,使导入基因表达,以补充缺失或失去正常功能的蛋白质,或抑制体内某种基因过量的表达,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可以通过非病毒介导和病毒介导两种途径进行基因转移。利用这一技术,可以对愈合过程中的一些生长因子,特别是TGF-β及胶原的基因进行封闭,从而阻碍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形成。但基因治疗还处于研究阶段,尚未应用于临床。
特别感谢内容来源:《皮肤外科学》(第二版)
杨蓉娅、戴耕武、潘宁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