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伯恩斯列出了10种能导致焦虑、抑郁或愤怒的认知扭曲,简述于下:
1.非黑即白
在看待一个事件或者问题时,出现要么这个事件是好的,要么彻底是坏的。在评价别人对自己的批评时,往往全盘否认对方,或者全盘接受,不能理性合理吸收。在判断一个人时,往往说这个人要么是好人,要么就是坏人。在判断一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时,会认为坏的结局一定会发生,要么就认为是好的结局,不能理性分析其他的可能性。这是一种偏激的两极思维方式,如果发现有这种情况,应该在考虑问题时,记得常常提醒自己,不要犯非黑即白的认知错误。
2.过度概括
把一个否定的或者反面的事件,总是往坏的方面想,过度概括为坏的结局。把一件目前不太好的事件,一路想象为按照越来越差的消极发展形势发展下去,直到想象到事件最后发生的最坏结局,因而导致焦虑情绪出现。拒绝把事情往好的发展可能性上想。
3.心理过滤
对将要发生的事情,总是自动化思维地去看消极的一面,并且习惯性地拒绝思考事物积极的一面。从而导致心理上的悲观、消极,以及情绪低落、焦虑。
4. 优势打折
你顽固地对自己的成绩优势或者性格品质打折扣、贬低自己的优势和品质。认为这些都不算什么,只有大脑的自动化消极思考才是正确的,你甚至有一种消极思维成瘾的情况。
5.妄下结论
这个分两种情形:A. 读心术(Mind-Reading,MR)。在没有任何实质性证据的情况下,你就武断地推断别人用负面的看法来评判你、对待你,认为你是一个怎么样的人。B. 算命先生(Fortune-Telling,FT)。你毫无证据和理由地判断和下结论:事情一定会朝坏的方向发展,最后的结局很差。
6.放大或者缩小
你看待事物的方式,要么是无限放大,要么你就是对一件事情的重要性又轻描淡写,无限缩小。
7.情绪化推论
比如自己做了一件糟糕的事情,感觉被人嘲笑了,觉得自己像个傻子,并感觉所有人都在心里认定你确实太傻,其实,并没有几个人注意到你犯的小错误,而且这种错误,人们平常也都会犯。你在人们心目中,也许并没有那么重要,你高估了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并且高估了人们对你的反应。
8.“应该"句式
你总是用下面的句式来批评你自己或者他人:应该怎样、必须怎样、不应该怎样、必须不那样才行。好像你一定掌握了事情的真理一样,但是,对事情本身的看法,你理性地想想,你真的掌握了真理,绝对正确了吗?
9.乱贴标签
对人对事,比方,用很好的人或者差劲的人来轻率地给一个人下结论;对自己往往因为犯了一个小错误,就下结论认为自己是一个无能的人,是一个笨蛋等。
10.归咎责备
要么怪别人,要么怪自己,就是不分析事情的原因:A.责备自己(Self-Blame, SB),每次出了事情,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错,都直接揽到自己身上来。B.责备他人(Other-Blame,OB),每次出现了问题,都推卸自己在问题中应该承担的责任,总是不停地责备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