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题三: 做双眼皮的同时为什么常常会开内眼角?
很多人希望拥有双眼皮的主要原因是希望眼睛变得更大更有神。毫无疑问,开眼角会锦上添花。内眦赘皮又称为蒙古皱襞,约半数的亚洲人都存在内眦赘皮的问题。简单说,也就是内眼角多余的皮肤遮挡住泪阜。这样不仅会显得眼睛短小,内眼角皮肤的牵扯还会使内眼角变得圆钝,并影响双眼皮的形成。根据三庭五眼的原则,两内眼角之间的距离应该约等于鼻翼的宽度。眼睛位于颜面正中,稍微一点变化都可以被察觉到。假如一侧内眼角开大2mm,两侧加起来4mm,便足以让人的面貌发生很大的改变。同时,内眼角开大后也利于双眼皮的形成,一举两得。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內眦开大目前有20多种手术方法,而每一种方法都会或多或少留下疤痕。疤痕完全能褪红后会变成白色,通常不明显,但仔细看还是能看得出的。在众多方法中,我最推荐的是Park-Z法(图3),通过对多余皮肤进行重新分配达到眼角开大的目的。这一手术的本质是内眦部位的局部皮瓣转移,所以不需要对内眦韧带进行操作。理论上讲,这一方法的切口张力是最小的,疤痕也应该是最轻微的。同时,由于没有强力拉扯,眼角形状较为自然,角度不会明显变尖。
Root Z法其实是Park Z的变种,相当于所有切口全部移动到內眦赘皮形成的皱襞上面。相比Park Z法,这一方法会在术前设计阶段显得切口少一些,但是手术后的切口外观与Park Z法相似。另外,由于切口整体移动到皱襞上,能够移动的皮肤也变得更佳有限。因此,这一方法不推荐用于重度内眦赘皮。
V-Y法是常见的一类內眦赘皮手术方法。V-Y法应用了整形外科V-Y推进皮瓣的设计思路把内眦皮肤向内侧推进。简单说,V-Y法就是在内眼角处设计一个Y型切口。切开皮肤以后,把内眼角处的皮肤拉到切口最远端缝合起来。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设计思路简单明了,容易理解。然而,由于没有切断内眦赘皮的起点,这一方法做出的效果会有比较明显的拉扯感,皮肤张力较大。同时,内眼角处的角度也会变得比较尖。为了减少缝合切口的张力问题,很多医生会仔细解剖并折叠内眦韧带。这样做虽然可以显著减少切口张力,减少局部的瘢痕增生,但是也存在两个不太理想的问题。第一,内眦韧带折叠拉紧以后可能会在靠近鼻根处的皮肤上留下一个凹陷区域。第二,如果缝线松脱,已经开大的内眼角可能会回退。
图4. 3种常见的内眦赘皮整复手术设计示意图
问题四: 我的眼睛真的需要提肌吗?
一些妹子在咨询双眼皮手术的时候常常会问“医生,我的眼睛是不是需要提肌啊?”其实,所谓的“提肌”指的其实是通过手术方法折叠或者缩短提上睑肌。那么,什么情况需要做这个手术呢?这个问题要从提上睑肌这块肌肉说起。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上眼睑就是心灵的窗帘。窗帘自己是不会动的,开窗的时候必须有一个力量把窗帘拉开。提上睑肌正是这样一块肌肉。当提上睑肌收缩的时候,带动上眼睑向上运动,眼睛就睁开了。当提上睑肌松弛的时候,眼睑回到原位,眼睛就闭上了。正常睁眼时,上睑缘会遮盖大约2mm的角膜上缘(黑眼珠)。然而,一些情况下,由于提上睑肌的力量不足,睁眼时眼睑无法达到正常高度。这时候眼睑就会遮盖部分瞳孔。轻度上睑下垂的患者不会影响看东西,但是会给人一种没有睡醒的即视感。这种情况是最适合“提肌”手术的。通过对提上睑肌进行处理可以恢复炯炯有神的双目,摆脱睡不醒的形象。
然而,程度更重一些的上睑下垂就不能用这种方法治疗了,因为提上睑肌折叠缩短只能使眼睑上提非常有限的距离。同时,如果是内科疾病(如重症肌无力)导致的上睑下垂,也不能进行这一手术。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