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女,31岁。
【疾病类型】西医诊断:外阴炎,中医诊断:阴疮 湿毒蕴结证
【就诊时间】2022年12月4日
【治疗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治疗方案】中药坐浴等
【治疗周期】治疗一周,随访半个月
【治疗效果】经中药坐浴治疗,患者外阴肿痛消失
一、初识患者
那天是我第一次在病房里见到王女士。她形体稍胖,眉头微蹙,似乎在忍受着什么痛苦,同时面色有些黯淡无光,看起来稍显疲倦。原来,王女士于七天前不明原因出现外阴肿胀疼痛,于是自行前往当地药店购买了抗炎药物(具体不详),但症状并未改善,疼痛难耐,遂今日前往我院治疗。我院门诊以“急性外阴炎”收入院中。在交谈中,王女士告诉我,她平素身体健康,但脾气不太好,容易急躁发怒。
二、治疗过程
对患者进行了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审查病因病机。王女士说:“医生啊,我这外阴部已经连续红肿疼痛一周了,有时候痛得晚上睡不着觉。”了解了一下,王女士外阴已肿痛一周,于是我安慰王女士:“不用担心,既然来到医院,我们医生肯定会想办法给您把这问题解决。”接着我对王女士进行妇科必要的检查,检查结果可见其外阴两侧大小阴唇水肿潮红,右侧小阴唇明显;同时阴道内有中等脓性分泌物。其舌淡红,苔黄,脉滑数,可见明显热象特点。
图:舌象图
随后我让王女士进行一些必要的化验、检查,血常规结果如下,
图:诊疗记录
可见有贫血等表现,妇科彩超可见左附件囊性结节,宫颈腺囊肿。其他检查均无异常。
结合王女士的性格特点,根据其发病时的症状以及舌脉象特征,可得患者系湿热之邪内侵,蕴结下焦,化热成毒所致,辨病属阴疮范畴,辨证为湿毒蕴结证。此病病位在外阴,病性属实,预后较好,治疗上应采用清利湿热,解毒消肿的治疗原则。
我对王女士说:“您不用太紧张,这个病不是什么大问题。平时一定注意要清淡饮食,讲究卫生,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消肿出院是很快的事。”王女士点点头表示认可。根据辨证,我予解毒利湿方以清利湿热,解毒消肿,具体药物组成如下:金银花、蒲公英、鸡血藤、败酱草、皂角刺、黄柏、人参叶、重楼、蛇床子、地肤子、千里光、白鲜皮、土茯苓、徐长卿、薄荷、炒白果仁。用七剂,每日一剂,坐浴用。同时配合阴道灌洗上药、中药坐浴、红外线TDP治疗、耳穴压豆治疗。
6日后,我前去病房看望王女士。王女士面容显得轻松了许多,见到我就开心地问道:“医生,我现在外阴已经不怎么肿痛了,我是不是可以以出院了?”看到王女士一天天的好起来,我也很是欣慰:“好了当然可以出院。出院后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清淡饮食,讲究卫生。还有你这脾气还是得控制,不要太急躁易怒,每天开心一些,不要太劳累。”王女士有些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考虑到此病虽愈合较好,但易复发,于是我又给王女士续开了14付解毒利湿方,要求其水煎后坐浴,每日两次。
半个月后,王女士前来复查,外阴的红肿疼痛已完全消失。
三、治疗效果
王女士体型稍胖,性格急躁易怒,来就诊时外阴红肿疼痛7天,同时舌淡红苔黄,脉滑数,由此分析可得其体内湿热特征明显。由于湿热之邪内侵,蕴结下焦后化热成毒,故外阴肿胀疼痛难忍。分析病因、病机后,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清利湿热,解毒消肿,因此我自拟解毒利湿方二十余付,令其水煎后坐浴,成功治愈其外阴肿胀疼痛问题。
四、注意事项
王女士需要注意:
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健康饮食,注意清淡饮食。保持良好的心情,并且要定期复查。
五、医生感悟
王女士此次进行的药物治疗是很成功的,在未进行中药口服的情况下仅用中药坐浴熏洗即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本次用药抓住外阴肿胀疼痛一周的主诉,对症治疗,采用大量清利湿热,解毒消肿的药物:金银花、蒲公英、千里光、薄荷清热解毒;鸡血藤、败酱草活血化瘀;皂角刺、重楼消肿散结;黄柏清热燥湿,安胎;人参叶益气健脾;徐长卿、炒白果仁、蛇床子、白鲜皮、地肤子祛风止痒,土茯苓通利关节。于是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其实疾病不仅仅需要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也与生活方式密不可分。王女士应该平和心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着急上火,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外阴炎的发生常常与长期的辛辣肥厚饮食相关,因此王女士在平时的饮食上也应该注意清淡。同时讲究卫生,减少细菌滋生。
外阴炎在临床上是一种很常见的妇科疾病,在中医辨病方面常归属于阴疮。此病易治,一般愈后良好,但极易复发。因此患者在药物治疗痊愈后也不可掉以轻心,从日常中改善生活的方式和态度才是防止复发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