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女,35岁
【疾病类型】西医诊断:痛经 中医诊断:肝郁气滞,脾胃不和之痛经证
【就诊时间】2021年4月
【治疗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治疗方案】针灸治疗
【治疗周期】3个月
【治疗效果】痛经消除,食纳增加,睡眠安好
一、初识患者
那是一年前的4月,我的诊室匆匆忙忙进来了一位身形消瘦的女子,面色泛黄没有光泽,坐下一开口十分急躁:“医生,你快帮帮我,我症状加重了。”我安慰她不要急。患者自述自己因为在月经期间遭遇家里事情而大受冲击,思绪十分郁愤,懊恼不已,第二天竟然停经了,之后每逢经期腹部总会疼痛不已,有时候还会呕吐甚至还会昏厥,在问诊时候,她还交代自此她的食欲每况愈下,胸胁部分还隐隐胀痛,不仅急躁还会失眠多梦,每次月经只是来两天,量还少,颜色呈紫黑色,月经结束后疼痛就止住了。患者很慌张问我:“医生,我有没有事啊?您一定要帮帮我”我安慰她:“一定不会有事的。”
(舌淡苔白说明湿气重,湿邪困脾导致脾胃虚。)
二、治疗过程
来了解到患者病情后,分析:女士面黄无泽,食欲减少,即为脾胃不和,加上患者是由于受到冲击,思绪愤郁,郁而影响肝,肝主疏泄,有贮藏血液的作用,肝气郁结,肝气无法调节血流量,阻滞血,使得月经量少,并且瘀久不通,不通则痛而导致痛经,辩证为肝郁气滞,脾胃不和之证,那么治法便是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于是我推荐给患者针灸处方(1)中脘、气海、关元、中极、天枢、归来、内关、三阴交 (2)五脏俞加膈腧 两组处方交替使用,于行经前五天针灸,每日一次,经潮即停。中脘、气海、关元、中极位于任脉,任脉起于胞中,又具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点刺任脉诸穴可以调和气血,促进气血循环,疏通经络,归来、天枢、内关配以三阴交和中极主治月经不调,处方(1)用泻法,处方(2)用补法,其中膈腧、肝俞用泻法。
三、治疗效果
治疗三个月,经过上述的治疗方案,患者自述自己痛经程度已经大大降低,情绪急躁也得到缓解,而且睡眠得到了一个质的提升,并不会多梦,不仅如此月经来时月经的经色与经量也得到改善,已经变得相对正常,按照原方治疗后,治疗期间患者一共针灸30多次,在我去复诊时候,患者痛经已经完全消除,食欲增加,睡眠质量非常好,精神转好,停针半年后我再去追访,痛经未作。
四、注意事项
1.注意调理舒缓情志,调节饮食。
2.忌食用生冷食品,多食用一些调理气血的食物,如荠菜、胡萝卜之类的,注意防寒保暖。在月经来之前注意保暖或者喝一点红糖生姜水。
3.平常作息规律,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注意适当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4.不适随诊
五、医生感悟
痛经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而且痛经的病因主要分为内外两途。外因为外邪,在古籍中指出风、寒、湿邪均可单独或相兼为病而致痛经。内因则是导致痛经的体质因素或自身病理状态,典籍里面说痛在经后者是气血虚,内因多以虚为主,或虚实夹杂,内因纯属实者很少见,痛经病机分很多种类型。并且由于痛经多是由于寒湿邪引起,故在月经来潮及日常生活还需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
患者望面诊患者脾胃不和,加之家中遭遇突变而大受冲击,思绪郁愤、懊恼,郁而影响肝,肝气郁结,肝气无法调节血流量,使得月经量瘀久不通,不通则痛而导致痛经,在该病案中患者便是由于肝郁气滞加脾胃不和而导致的痛经,便应该对症下药,针灸点刺冲任二脉调理气血,气血畅才会淤血排出而病邪出。
世事无常,请保持身体健康,毕竟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只有一副好身体,才能更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