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女,35岁
【疾病类型】西医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型),中医诊断:崩漏,气滞血瘀证。
【就诊时间】2021年7月
【治疗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治疗方案】中药方口服(妇炎汤)、中成药散结镇痛胶囊
【治疗周期】28天
【治疗效果】经过药物治疗后,阴道停止流血
一、初识患者
患者是位35岁的微胖的中年妇女,已育有一对子女。患者自述自己曾经做过两次剖宫产手术,但在一年前手术伤口开始出现一阵阵疼痛,并且自己月经来时量比以前多了很多。在两月前曾在当地医院受诊,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型)后吃药保守治疗(具体不详),但是最近一次月经之后下体不断流血,并且腰部也异常疼痛。周女士经人推荐后找到我,希望能通过中医解决这个问题。
在问诊时,患者告诉我,她没有传染病病史,也没有像高血压、冠心病这样的慢性病史。曾怀过3次孕,剖宫产2次,药流1次。
二、治疗过程
根据检查结果来看,促卵泡成熟激素2.41mlU/ml, 促黄体生成激素0.73mlU/ml,即患者性激素水平低。再考虑患者自上次月经后阴道流血,淋漓不尽,夹有血块。再结合舌象暗红,脉弦,腹部、腰部疼痛。“有痛必瘀”可明确为经血未净,日久成瘀,淤血阻滞胞宫,冲任,导致血不归经而妄行,诊断为崩漏 ,血瘀证。西医诊断认为此乃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型)复发诱发的月经异常,痛经。
于是我给予妇炎汤,以益气活血,散瘀止痛,其中土鳖虫,红景天以破血逐瘀,益气活血为君,党参,炙黄芪,白术三者配伍可固摄冲任又因为“久瘀必虚”,三者又可滋阴补养气血,为臣,患者舌质暗红,说明体内有热,阴虚火旺。便搭配山楂、三七花、大血藤、粉葛清热解毒,络石藤止血散瘀,泽兰活血调经,土贝母消炎散结,山药补气养阴,脾主统血,统摄不利,脾功用下降,湿邪滋生故搭配土茯苓健脾宁心,泽泻利水渗湿,黑豆补血养胃。最后以甘草补脾益气,兼之调和诸药,为佐使药。
处方如下:党参 炙黄芪 泽泻 泽兰 土贝母 土茯苓 白术 土鳖虫 山药 忍冬藤 络石藤 大血藤 粉葛 黑豆 红景天 三七花 山楂 甘草 此方初用28付,每日一剂,水煎服,早晚温服。同时给予中成药散结镇痛胶囊以活血化瘀,散结止痛。
过了几天患者跟我说,见效十分快,服药不久后下身便不再滴血,觉得腰部疼痛舒缓了很多。再次检查的结果,性激素恢复正常,患者表达非常开心。考虑到此病虽预后较好,但易复发,于是我要求患者继续服用药物以巩固治疗。
三、治疗结果
患者为经血未净,日久成瘀,淤血阻滞导致血不归经而妄行。因此服用活血调经的药物,“久瘀必虚”外加补气血养阴之药,效果显著,仅两天患者止血,腰部不适缓解。但治疗淤血不是一时之功,还要持续服药。一个月后,患者前来复查,检查结果可见其性激素水平恢复正常,电解质水平正常,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阴部无出血。患者明显得到改善。
四、注意事项
1、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慢性、容易复发的疾病,日常生活中要观察自身症状,病情进展,有复发倾向需要及时就医。服用药物的患者,需要观察是否有药物不良反应。
2、患者在月经期间如果痛经较为严重,需卧床休息,有助于缓解症状。
3、定期参加体育锻炼:锻炼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释放缓解疼痛的内啡肽,低强度的锻炼可以通过伸拉骨盆组织或是肌肉缓解疼痛。
4、要健康饮食:日常生活中需要多摄入水果、新鲜的蔬菜,少摄入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
五、医生感悟
本案例中患者的淤血由于是经血未净,持续出血导致气血亏虚,日久成瘀,淤血不去,新血难安,血不归经而发为崩漏,所以外在表现为崩漏,但症结却是血瘀,不可用“塞法”治疗。此时可以用活血化瘀之药直中病位,但考虑到瘀久必虚,便可夹杂补气血之药,患者还要注意调情志,若情志不调,肝气久郁,不得疏泻气机与藏血,则易复发,另外吃生冷之物易引寒邪入体,加重瘀滞,因此建议同类型患者多舒缓情绪,禁忌食用生冷,多卧床休息,在进行药物治疗外还要改善生活方式才会降低该病复发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