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膝反张又称“膝过伸”,表现为在站立位和行走中膝关节过度后伸,从侧面看比较容易分辨。有的在站立位就很明显,一侧膝关节或两侧膝关节;有的只在行走过程当中单侧下肢承重时表现为膝反张。这两种情况均需要治疗,但预防的意义更大,膝反张不是在短时间内形成的,但一旦形成,比较难以纠正。
膝关节的稳定性由周围的骨性结构、韧带、关节囊和肌肉组织来维持,肌力的均衡是膝关节稳定的关键因素。
膝过伸的病因有哪些呢?
下肢肌力不足、平衡协调能力下降、原始运动模式出现以及不正确的锻炼方式等都有可能造成膝过伸。归纳为:
1.膝关节本身的原因,如腘绳肌、股四头肌力量弱。
2.股四头肌高度痉挛使膝关节出现过伸展,且不能主动屈曲,加上踝关节背伸无力或小腿腓肠肌痉挛导致的足下垂,迫使患肢出现膝过伸这样的异常步态。3长时间不正常的走路姿势有关,如一侧肢体负重过多。
儿童膝过伸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1.踝关节跖屈:双侧常见,小儿踝关节跖屈,多尖足或马蹄足,身体重心落在膝关节前,久而久之膝反张形成;
2.股四头肌力量不足:因为股四头肌无力,膝关节很难稳定于伸直位;但为了达到直立位,小儿会采用膝过伸负重行走,以减轻对股四头肌的依赖;
3.双侧有差异,相对较好侧承重过度出现膝反张,多见于偏瘫型小儿。
一、小儿膝反张常见的训练方法如下:
蹲起训练
二.下肢肌力训练
1.腘绳肌肌力训练
2.胫前肌肌力训练
三.肌肉拉伸
1.股四头肌牵伸训练
2.腘绳肌牵伸训练
四.其他训练
1.牵拉跟腱:站立位,站于15-45度楔形板上,应该保持膝关节处于微屈角度,保持1-5分钟。
2.仰卧位下肢平放在支撑面上,一手固定小腿远端,一手握其足底向头方向用力,缓慢牵拉跟腱并保持15-30秒,反复3-5次。
3.站立位:膝关节微屈,缓慢下蹲近90度,保持10-30秒。
4.辅助保持膝关节处于微屈角度,保持站立5-10分钟。
5.对于双侧有差异,相对较好侧承重过度出现膝反张:多见于偏瘫型小儿,身体重力多向力量较好一侧偏斜。
训练方法:均衡负重,可以在镜前,或站在平齐的两台电子秤上根据数据,调整自己的姿势,达到对称。
膝反张病因比较复杂,症状较重,康复治疗效果较慢,需要长期坚持康复训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