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相障碍患者常可出现重性抑郁的反复发作并常伴有心境障碍的残余症状。目前,针对躁狂症状的治疗手段虽已逐渐完善,但如何进行有效的双相抑郁药物治疗仍不完全清楚。有研究称,抗躁狂药物仅对临床上 1/3 的患者的症状起到有效减轻作用。抗抑郁剂单药治疗往往引发轻躁狂症状和双相障碍快速循环,并不能作为首选治疗手段。在这一背景下,找寻双相抑郁治疗新疗法成为了双相抑郁前沿研究的重中之重。
双相障碍患者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致昼夜节律的改变和症状的复发。研究发现,双相抑郁患者可出现频繁的睡眠相位延迟和其他非典型症状,如嗜睡、食欲过盛、昏睡,以上症状均是光照疗法的适应症。
季节性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褪黑素增高有关。褪黑素(melatonin,MT)是一种主要由松果体细胞分泌的类激素,它由5-羟色胺在酶的作用下转变而成,作为一种时间信号调节生物的昼夜节律。大量研究表明生物体中松果体能够根据外界光照条件产生分泌调节。当外界光的信息(长短、强弱)通过视觉器官引起下丘脑交叉上核发生节律性振荡时,松果体能够将这种信息转化为节律性地分泌褪黑素,从而作用于许多器官上的褪黑激受体。
一些季节性抑郁症或双相障碍快速循环患者则从午间强光疗法或晚间强光疗法中得到了良好收效,在午间进行的强光疗法可使健康人或较年长的失眠患者褪黑素产生周期提前并可提高褪黑素产量。此外,若干睡眠指标(夜间清醒时长、睡眠效率以及唤醒所需时长)均在强光治疗后有很大改善。
以上结果提示,午间强光疗法治疗双相抑郁或可带来良好收效。为了验证该假想,来自美国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精神医学和行为科学系的 Sit 博士做了一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研究成果发表在 2017 年 10 月的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中。
研究为午间强光疗法有效治疗双相抑郁提供了确切证据,强光疗法操作简单,避免了药物疗法引发的多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或可成为一种可供选择的实用性双相抑郁治疗手段。在处置症状稳定型双相抑郁患者,排除一系列禁忌症后,午间强光疗法或是首选治疗方案。
Sit 博士及其团队之前曾做过一项针对抑郁症状稳定的双相障碍患者的光照疗法研究,结果发现晨间光照疗法在 4 例患者中仅引起一例患者出现完全反应,其他三例则因光照疗法出现了轻躁狂症状。其他学者进行的类似研究发现,相较于对照组,晨间光照疗法在缓解双相抑郁患者方面并无差异。
目前双相抑郁的治疗仍以药物为主,建议已经咨询过专业精神科医生的双相障碍抑郁患者或许可以多晒晒太阳,或许有利于病情的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