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获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丁肇中说过:“一个天才,和一个神经不正常人中间的距离是非常短的。”
波斯特博士用现代精神病理学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人类近代300位著名人物后得出了以下结论:
在政治家中占17%的人有明显精神病特征,如希特勒、林肯、拿破仑;
科学家中占18%,如高尔登、门德耳、安培、哥白尼、法拉弟;
思想家中占26%,如罗素、卢梭、叔本华;
作曲家中占31%,如瓦格纳、普契尼、舒曼;
画家中占37%,如凡高、毕加索;
小说家和诗人中占的比例最大竟达46%,如福克纳、普鲁斯特、劳伦斯、莱蒙托夫……
通常有一些天资卓越的人他们的行为会比较偏激,甚至有点像个精神病,那么天才和精神病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吗?
基因表达相似
许多天才极有可能是基因排列失常造成。人的基因谱好像一本4万字的图书,基因排列失常就如同图书中一个约20字的句子被颠倒印刷了,而得了这种先天病的患者自出生起体内的7号染色体就少了20个基因。这些人虽然有某些方面的障碍及易引起精神方面的疾病,但同时这也可能就是在智力突破迅速提升的直接诱因,并因此而产生了天才的艺术家、数学家和科学家。而另一项研究也同时表明:身体中15号染色体异常的人,较容易患上恐慌、焦虑失调等精神方面的疾病。然而同样由于这个基因异常的作用,也可能就会成为在智力上“大跃进”的巨大动力从而产生出天才。研究人员还对120名患有精神抑郁的病人,及一些自杀身亡者进行检验发现,自杀者及有自杀倾向的人与这个基因突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经过大量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神经系统研究发现,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大脑的神经结构方式和普通人略有不同,在他们的左脑和右脑之间存在着两个可以传递神经信号的通道,因此导致他们在神经传递中的速度要高于正常人。
缺乏认知一致性
认知一致性通俗来讲就是大众长期积累的关于社会的一种客观的心理和行为认识。但对于天才和精神病患者来说他们缺乏这种认知,无法和大众保持在同一认知程度上,所以也就出现了他们的行为和大众的偏差,究其原因是他们的大脑都具有神经抑制的特点。
神经质人格
如果将话题延伸到艺术创造的方面,一些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可以说和精神病患者的状态相差无几。当他们进入到创作世界里基本是一种无他的状态,他们不会去在乎那些社会的约束和限制,更多的是投入其中,他们需要这样思维集中才能不断的获取灵感,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创作才有别于普通作品。
普通人虽然不太容易出现极端的精神障碍,但是在情感这个维度上也存在着不同的高低倾向。心理学家用“神经质”来描述这种倾向。神经质水平高的人,情绪不稳定,更容易发生波动。外界微小的变化都可能会刺激到他们敏感的神经,让他们感物伤怀。正因为如此,神经质水平比较高的人身上,往往都具备一些诗人的浪漫气质。他们身上的这种戏剧性使他们更容易获得异性的青睐,虽然说这种激情燃烧的感觉并不能持续太久。
也有学者认为,我们容易在伟大的杰出人物中找到精神疾病的患者,因此会放大天才与精神疾病的关系。实际上更多伟大的人物表现出来的是正常人,而不是“病态”。人的大脑是非常复杂的机体,天才与精神病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才能有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