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5个孩子就有1个有抑郁倾向

陆小兵医生 发布于2023-05-06 16:28 阅读量542

本文由陆小兵原创


中科院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17.2%,重度抑郁为7.4%。

换句话说,每5个孩子就有1个有抑郁倾向。

为什么以前的孩子经常挨打挨骂,却很少有心理疾病?

过去常挨打的孩子
有各种疏导的方式

以前的孩子,一个星期能吃到一颗小糖果就已经高兴得不行,现在的孩子,每天去肯德基也觉得人生无趣。

现在物质条件好了,自然更在意精神追求。

现在的孩子,没有生活的困扰,从小接受非常广泛的知识体系,更在乎的是,我是否得到父母的尊重,我是否得到我想要的自由。

从这个角度理解,过去的孩子,更容易有幸福感。

以前的孩子,没有那么多玩具,那么多培训班,但他们有更广阔的世界可以肆无忌惮地奔跑,和伙伴们跳绳,跳格子,捉迷藏,自创各种游戏……

不要小看这些渠道,心理有痛找医生聊天是一种疗愈,但运动、音乐、玩耍、发呆、写作其实都可以是发泄情绪的一种疗愈方式。

而现在的孩子玩耍的空间被严重压缩,以致于负面情绪被无限放大,更容易脆弱。”

当“玩”变成了一种夹缝中强挤出来的“福利”;孩子没有情绪出口,积攒下来的负面情绪,就慢慢转而对内攻击。

良好的亲子关系
是治愈心理疾病的核心

0-6岁,是孩子主动黏父母的时期;

6-9岁,孩子慢慢培养自我意识;

9-12岁,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最想通过“远离父母”来证明自己“已经长大”。

如果我们能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前,维护好亲子关系,让孩子养成和父母倾诉的好习惯,育儿路上纵然需要升级打怪,但相对来说,父母孩子一条心,也只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果亲子关系出现问题,阻断了和孩子的心理链接,这种情况,就很容易造成孩子出现心理问题,育儿就会越来越辛苦,彼此都出现很多内耗。

父母怎么培养出内在健康和强大的孩子

良好的亲子关系维护起来其实很简单。

很多父母,觉得自己给孩子的时间已经足够多,事实上,有效陪伴并没有。

有效陪伴,有一个很容易实践的“123理论”:

1次;20分钟;3件事情。

父母至少每天安排1次,每次20分钟的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聊天/陪孩子想玩的游戏”,短短20分钟,父母放下手机,把一颗心全身心地放在孩子身上,真正和孩子链接上。

不同的孩子会出现不同的问题,但问题本身并不要紧。

重要的是,我们拥有了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就有机会帮孩子把“问题”变成“改进和进步”的机会。

孩子自然能够健康快乐成长!

相关疾病: